科层制

书籍: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 更新时间:2018-11-06 14:43:4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第875页(504字)

①吏治。

法国经济学家万斯诺·德古尔纳首创。贬义词。②特定的组织体制。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1921)中首用。

中性词。两义具有一定相关:后者在对前者的反馈中形成。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常使用第二义。韦伯首先言明,在工业社会中,任何组织要有效地达成目标,必须建立科层制。

其特征:(1)具有法定管辖范围;(2)在等级制基础上确立各级办事机构;(3)以文件及专门人员为基础进行行政管理;(4)根据技术资格任命行政人员;(5)对任职者的升迁、待遇及发展机会均有明确和合理的保障;(6)重视专家权威。

后由现代组织理论家在韦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如美国学者欧文斯在《学校中的组织行为》(1970)中认为,此制若运用得当,可产生下述功能:(1)效率高;(2)可预测;(3)公正无私;(4)速度快。又如,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科层制结构与个性》(1940)中提出:如果行政人员过度强调行政体制,完全依规办事,可能导致繁文缛节、防御心理与食古不化等反效果,影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现代西方社会中,很多社会机构(包括学校)都具有此特征。教育社会学家常以学校组织为对象进行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