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881页(1265字)
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
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编撰的时候,北宋王朝建立不久,统一战争还在进行,故北宋王朝仍面临着巩固和发展统一的重大任务。
为此宋太祖赵匡胤十分重视阅读、编撰历史书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巩固宋王朝的统一。主持这一工作的薛居正(912-981)是后唐进士,后晋、后汉、后周时历官至刑部侍郎。宋初任门下侍郎平章事、司空等职时,能“修正文事以副上意”,“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他负责编撰的《旧五代史》,基本上体现了宋初统治者的立场和政治要求,也提出了不少进步的历史观点。
在取材方面,基本上取材于五代时人所修的各种实录,而且参加编撰的人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较近,因此记事首尾完备,也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相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删去了许多应当保留的重要史料,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但《旧五代史》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材料芜杂,概括力差,观点不统一等。另外,有些论述,完全违反历史事实,表明编撰者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在北宋时期,《新五代史》刊行后,两史并行,后旧史渐废。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规定“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到了元代,《旧五代史》就逐渐不行于世。清乾隆中开四库馆时,未能找到原本。
馆臣邵晋涵等就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排纂,再用《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引用的《旧五代史》材料作补充,大致恢复了原来面貌的十分之七八。同时还从其他史籍、类书、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数十种典籍中辑录了有关的资料,作为考异附注,与今辑本《旧五代史》正文相互补充印证,在不少方面丰富了原本的内容。
今辑本《旧五代史》作为《四库全书》之一,于乾隆四十年(1775)编成缮写进呈,标明原文辑录出处、补充和考证史实的注文附在有关正文之下,部分文字考订则另附黄色粘签。1921年南昌熊氏曾影印出版(简称“影库本”)。
后来又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缮写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和武英殿刊本(简称“殿本”),补充史实的注文仍附于正文之下,文字、史实考订则作为“考证”附于卷末,文字颇有改动,内容也有不少增删,并删去了辑文的出处。
现存的《旧五代史》一般刊本及石印本都是根据殿本翻印的。此外,还有乾隆时期孔荭谷的校抄本(简称“孔本”,现仅看到章钰过录本)、彭元瑞校抄本(简称“彭本”)及抱经楼卢氏抄本(简称“卢本”),它们都以保存辑文出处为贵,内容大致和影库本相同。其中孔本是根据较早的辑录稿本抄写的,未改的清朝忌讳字较多,并保存了后来编定本删去的数十条注文。
至于1925年的嘉业堂刊本(简称“刘本”),则以卢本为底本,再根据殿本作了大量校补,体例比较杂。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是根据刘本影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