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府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1156页(1109字)
①十六卷。
明王道一等纂修。王道一,山东黄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三十六年(1608)任汾州知府。此本为创修。
《汾州府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
全书十六卷,卷一图考;卷二地理类:疆域、沿革、山川、风俗、古迹;卷三建置类:藩封、城池、堡寨、公署、祠祀、桥梁、铺舍、关领,卷四学校类;卷五至卷六赋役类:户口、地税、徭役、水利、土产;卷七至卷八职官类:文职、武备;卷九至卷十选举类:科第、岁贡、辟举;卷十一至卷十二人物类:名宦、乡贤、寓贤、孝节、隐逸;卷十三至卷十五艺文类:敕谕、碑记、题咏;卷十六杂志类:坟墓、寺观、仙释、灾祥。此编体例较严谨,门类排列合理,然因草创,疏漏舛讹甚多。②三十四卷,首一卷。清孙和相修,戴震纂。孙和相字调鼎,山东诸城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三十二年(1767)任汾州知府。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县人。清代着名学者,又为当时方志学界地理学派的主要代表。戴震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四十岁始中举,五十一岁时才被推荐入馆参加纂修《四库全书》,五十三岁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少聪颖勤学,对文学、音韵、训诂、经学、天文、地理、算术、哲学均有研究,且造诣很深。着述宏富,有《毛郑诗考正》、《声韵考》、《考工记图》、《屈原赋注》、《诗外传》、《勾股割圜记》、《原象》、《续天文略》等五十余种,所着多编入《戴东原文集》,还主纂了《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直隶河渠书》、《水地记》等。修志观点继承郑樵,主张“以山川为主而求其郡县”,提倡“古今沿革,作志首以为重”,“志以考地理”等,这与章学诚的史事文献,讲究实用观点不同。乾隆三十二年,孙和相掌汾州府。翻阅前志,惜其久而未修,遂集绅士,咨访旧闻,酌定体例,和相亲加润色,历一年草就后,适戴震游于汾晋,乃延聘戴氏笔削成书。《汾州府志》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
全书三十四卷首一卷,二十九目。卷首有例言、图、表,卷一沿革、星野;卷二疆城;卷三至卷四山川;卷五城池、官署、仓廒、学校、坛壝:卷六关隘、营汛、驿铺;卷七户口、田赋、盐税;卷八至卷九职官;卷十至卷十一宦绩;卷十二食封、流寓;卷十三至卷十六人物;卷十七义行;卷十八至卷十九科目;卷二十仕实;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列女;卷二十三古迹、冢墓;卷二十四祠庙;卷二十五事考;卷二十六杂识;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艺文。
此志义例精严,文辞雅驯,非其他府志所能及。其长处有二,一是该志引经据典,重于考据,厘正旧志之讹误者甚多;二是地理山川沿革,考证尤详,并务求切于民用。该志以其详赅,纲目井然,为修志之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