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周铁器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2: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57页(501字)

湖南楚墓中出土铁器较多。

长沙地区出土春秋晚期的铁器就已超过20件。器形有剑、鼎、凹字形铁口锄、刀、削、码钉等。

1976年杨家山65号墓出土一柄钢剑,经鉴定,其可能含相当于0.5%左右的碳钢,并经高温回火处理,即退火中碳钢。同墓出土的一件铸铁鼎,金相鉴定为莱氏体白口铁组织。

这就将中国钢出现的时间由原来战国中期提早到了春秋晚期,并证实铸铁技术同锻钢技术大体在同一时期出现,比欧洲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早1800~1900年。长沙地区出土战国时期的铁器达240余件,30余个品种,包括生产工具、兵器和日常生活用具,使用已相当广泛。

1975年窑岭15号墓出土的一件铁鼎,时代约当春秋战国之交,经鉴定为亚共晶铸铁,含碳量接近4.3%。1956年左家塘44号墓出土的铁口锄,经金相鉴定属于珠光体和铁素体为基体的展性铸铁。

这种展性铸铁是将白口铁经过退火处理,使其中的碳转变为团絮状石墨,而基体转变为钢的组织,既消除了白口铁的脆性,又比灰口铁的弹度高,且易于铸造。江南多森林,且广布坚硬的红壤,这类坚牢锐利而价廉的铁工具非常适应当时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