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弦瑟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7:4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67页(528字)

西汉古乐器。

1972年长沙王堆1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瑟是中国古老的弦乐器,长沙、信阳、江陵等地的楚墓中曾先后发现过十多具瑟,均残缺不全,难以复原。此件瑟每一个部件都很齐全,甚至连柱位也很清楚,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甲的一具完整弦乐器。主体用木制成,长116厘米,宽39.5厘米。

瑟面略作拱形,瑟体下面嵌有底板、底板两端有两个叫首越和尾越的共鸣窗。瑟面头端横亘一条首岳,尾端有外、中、内三条尾岳,用以绷弦。

25根用四股素丝搓成的瑟弦分别系在尾端的四个木枘上,枘头用锡制成。二十五弦被外、中、内岳分为三组,中间一组七弦径较粗,内、外两组各九弦,径较细。

每组弦径从内往外逐渐加粗,每根弦的下面都支着一个桥形的木柱,用以调节弦长,确定音高。该具瑟由某些低音弦数起,顺序推到其后的第六弦,该弦的弦长与起数的第一低音弦的半长最为接近,适于发出高八度音。而第四弦的弦长往往接近于第一弦的三分之二,适于发出高五度音。由此推测其极可能是按“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调弦的。

内外两组弦的尾部各有一条绛色的罗绮带穿插于弦间,将弦分开,其作用有二:一是将弦隔开以保持距和弦的稳定,二是清除弹奏时引起的共鸣所产生的干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