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木车模型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8:1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69页(605字)

1951年长沙市伍家岭203号西汉墓出土。

为模型车,共有5辆,复原后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号车为车厢狭长而有篷的大车,因保存不好,无法复原。

2号和3号车均是汉代所称的轺车,结构大致相同:每车两轮,轮牙由若干节凑成,各节结合法是上下相错的偏笋。车毂侧面轮廓线呈壶形。

毂与轮牙中间安置辐条,每轮16根。辐条轮廓线近毂一段较丰润,远端较细长。舆的底部由4根木条凑成外框,名轸。车厢三面都有纵横相间的栏杆,古人称之为或軨,就位置而言,前面的叫做轼,两侧的叫做輢或倚较。车厢底横置轴木,以伏免相接合于舆底两侧的枕木。

辕木为直辕,长而直,置于车厢底座和带有伏免的轴木之间,出土时已折断。

衡木用绳索缚扎于辕木之上,中间较大,两末端缩小,以插入铅铜筒管内。衡木中央一段有绳二道,用以缚轭。

轭系二木拼合。车盖盖柄是一条木杆,盖弓木制,外端安铅制弓帽,二车共有28枚。第4号车为栈车,与2、3号车不同的是车厢用几块木板钉成,无栏杆或倚较和交革的底座,无车盖,仅轮子上漆。

5号车系大车的一种,可能是运灵柩的“丧本而车”,出土时未发现有车轮、衡木和轭,只能作部分复原。其车厢由三个整板构成,轴木为一根木条,没有另加伏免。辕木2根,安放位置逐渐展开,出车箱时窄,至前端末梢大大加宽,辕木上未见安装衡木痕迹。

此处出土尽管是车的模型,但种类甚多,对了解汉代车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