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革屯抗日起义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53: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501页(520字)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以苗族为主体的屯民反抗国民党政府承袭清朝在这一地区设立的屯田制度的斗争。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因袭清代屯田旧制,照收屯租,并通过预收租谷等名目加重剥削。早在1935年,湘西以苗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土家族在内的屯民就酝酿改革屯田制度的起义。1937年9月初凤凰县苗族人民首举义旗,组织“湘西革屯抗日救国军”,永绥(今花垣)、乾城(今吉首)、凤凰、麻阳、保靖、古丈、永顺等县蜂起响应,并正式组成“川黔湘革屯抗日军”,明确提出“废除屯政”、“抗日救国”的口号,颁发布告,统一建制,全军编为6个团,约3000人。

义军在永绥、凤凰、乾城、麻阳、保靖等地屡战屡胜,形成一支比较正规的军队。各县苗民纷纷响应,仅永绥一地即达10余万人。影响遍于湘西各县,扩及贵州、四川邻近地方。国民党政府慑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抗日、反对对内屠杀政策的压力,未敢即行镇压,而是在实行军事封锁的同时,采用政治解决办法,将湖南省主席何键调职,停止调往前线军队的开拔等措施以缓和群众的斗争情绪,加紧对起义军上层的收买和分化。1938年2月,革屯抗日军为国民党政府收编,轰轰烈烈的革屯抗日起义终于为上层分子所出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