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510页(216字)
(1)即湘军。
清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在湖南长沙略仿明代戚继光束伍成法,编练新军。为了使其与清朝经制军队的绿营相区别,故称湘勇。
有时也称“湘军”或“楚军”。
但后人的记载通称为“湘军”。
(2)招募的湘乡人入伍,叫作“湘勇”。如: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增募湘勇(湘乡人)2000人,楚勇(新宁人)1000人,派罗泽南等率领去救南昌。
湘军中以湘勇人数居多,成为湘军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