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6:34: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771页(2010字)

所谓湖湘文学,即指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而迄于今的湖湘本土或流寓湖湘的作家、作品所建构的湖湘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湖湘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至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到明代,为古代湖湘文学时期。自先秦西汉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之后,流波所及,始开湖湘文学风气。尤其是屈原的辞赋,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写下了许多描述湖南山水景物、风土人情、民间祭祀、神话传说的辞章,表现了古代湖湘人的生活和情感,在开创了一个与《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定了湖湘文学的基石。

然而,古代湖湘文学却落后于中原和东南地区,显得非常冷清、沉寂,一直到魏晋时期,湖南才出现了刘巴、蒋琬等名见于经传的本土作家。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着名诗人,也是湖南出现的第一个真正称得上有成就的诗人。

他的五言诗风格清丽,俊逸高远,开初唐沈佺期、宋之问近体之风,成为李白杜甫心仪的前贤。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湖湘文学也渐有起色,较着名的作家有诗人欧阳询、李群玉、胡曾、曹松、齐己,散文家刘蜕等。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着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都曾流寓湖南,并留下了很多不朽之作,伟大诗人杜甫还客死在湘江的一叶孤舟上。

宋元明时期湖南着名的文学人物有周敦颐、王以宁、乐雷发、冯子振、欧阳玄、李东阳等。这一段时期,在理学巨大感召力的驱使下,湖南的文学创作存在着学者化的倾向。这种崇尚学术功力、注重思想深度的倾向,对以后一代一代的湖南作家似乎都打上了难以磨灭的“胎记”。

第二个时期是湖湘经世文学时期,时间跨度为从清代到中日甲午战争。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主潮逐渐由诗文转向小说,但在湖南却别是一番风景。

由于工商经济不太发达,湖湘文学仍以传统的诗文为主。衡阳王夫之,就是清初诗文成就卓着的大儒。

爱国忧时的民族正气和缜密深厚的学术功力,交融在其诗文中,直接启迪了清一代的湖湘文风。在乡先贤王夫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的理论遥相倡导下,湖湘文士得风气之先,经陶澍、贺长龄、魏源弘扬光大后,形成了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湖湘经世派文学群体。也就在这一时期,湖湘文学走向成熟,趋于繁荣。在散文方面,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领袖的桐城古文湘乡派,涌现了吴敏树、邓辅纶等一些着名作家;在诗歌方面,出现了近代宋诗派的代表人物何绍基、汉魏六朝派的代表人物王闿运等名家;在戏曲文学方面,出现了张九钺、张声阶、杨恩曾等剧作家。

第三个时期是资产阶级文学时期,时间上为中日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后。

由于革命的推动,湖南成为全国最富生气之省份。在这一时期内,湖南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诗文、小说作武器,进行反清、反袁爱国宣传,对推动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前期,维新派诗人谭嗣同的诗文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喷射出慷慨的战斗光芒,使传统的诗文倾向社会化、通俗化。

此外,易顺鼎、皮锡瑞等都力求新路,革除旧弊,擅一时之胜场。后期的着名作家有陈天华、宁调元、八指头陀、易白沙等,除共同的特点是忧国伤时以外,他们的风格各异,或悲凉顿挫,或悱恻凄婉,或诙谐幽默,或明白晓畅,造成了当时湖南文坛的奇丽景观。

第四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时间跨度是从五四运动前后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段时期堪称湖湘文学空前繁荣的时期。

其间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建立。

在五四新文化开创的湖南沃土上,经毛泽东、徐特立、黎锦熙等的宣传、倡导,造成了很好的文化氛围,产生了一批饮誉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着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如田汉、欧阳予倩、成仿吾、沈从文、丁玲、周扬、周立波、张天翼、蒋牧良、叶紫、谢冰莹、康濯等。第二个阶段是建国以后迄今。周立波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定居家乡,后又担任省文联主席以来,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作家;即使是解放后因政治上的禁锢中断文学创作的沈从文,也对湘人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这样,在湖南涌现了未央、谢璞、刘勇、王以平等一批中青年作家,他们写出了一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作品,逐渐形成了湖南作家群独有的思想风格和艺术特色。“文革”后,湖南文运不衰,迎来了又一个绚烂的春天。其中古华、莫应丰、任光椿、孙健忠、周健明、叶蔚林、谭谈等,他们的创作始于60年代,成熟于新时期。

在他们的带动下,接着又涌现了一批文学新人,如韩少功、彭见明、蔡测海、何立伟、唐浩明、何顿等,形成了一支声震中国文坛的“湘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