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窑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8:37: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70页(494字)
中国名窑之一。
在湖南醴陵。醴陵陶瓷原料丰富,盛产陶土、瓷土等多种陶瓷原料。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陶瓷作坊。
清雍正七年(1729年)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陶瓷厂,手工做坯,松柴龙窑烧造,为其制瓷之始。
清代为南方着名瓷窑之一,以白瓷和釉下彩瓷见着,青花亦颇盛行。白瓷胎质细润,釉面光洁,与景德镇窑、德化窑鼎足而立。
20世纪初,创造釉下五彩瓷,胎薄腻、釉洁白,花纹晶莹润泽,不易磨损,经久不褪色,清末曾先后参加过儿次博览会,均获得金牌奖。建国后,醴陵瓷器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
釉下色料由五种发展到二十余种,通过调配还可变成上百种复色;并发展了釉下贴花,印花、喷花等装饰新工艺。60年代初,成立了专烧釉下五彩瓷的群力瓷厂。1979年,醴陵釉下五彩餐、茶具获国家金质奖。除日用瓷外,陈设瓷品种也丰富,有大型瓷板画屏风、大型花瓶、大小挂盘、薄胎瓷等。
另外还有瓷塑人物和动物。目前,醴陵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在高科技陶瓷方面获得成就,开发出功能陶瓷、结构陶瓷,为扩大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通讯等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艺术陶瓷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釉下五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