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感伤派散文作家群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6:52: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27页(652字)

主要指创造社为主的一派散文作家。

创造社不仅在新和抒情小说方面独树一帜,还在散文小品方面另辟新路。其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以及洪为法、倪贻德、叶灵凤等在二、三十年代都写过大量的散文小品。

他们早期的散文创作大多抒写个人的漂泊生涯和内心的浪漫感伤情绪,充满着悲苦凄凉的色彩和音调,创造了“漂泊者”、“零余者”、“孤独者”一类抒情主人公形象,与他们的诗作和自叙传小说的精神息息相通,在当时散文界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浪漫感伤风,足以同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相抗衡。

他们的文风以悲愤、热切、缠绵见长,既不同于语丝社作家的漫谈絮语、庄谐并出,也不同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漂亮缜密、典雅雍容,朱自清曾将他们那种“增造语汇”、铺排渲染、直抒胸臆的文体称为“创造体”(《你我·论白话》)。“创造体”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对当时散文界冲击很大,尤其对知识青年影响很大。北京女师大一批女作家如庐隐、石评梅、陆晶清等的散文与创造社的文风相当接近,可以说共同形成了一个带有浪漫感伤气息的散文流派。

这派散文以抒写时代的苦闷、内心的愤懑和浪漫的憧憬而触动时代青年的心灵,因而,它的影响虽然在三、四十年代逐渐消褪,但仍然顽强地表现出来,尤其在一些尚未找到明确方向的知识青年身上突出表现出来,如丽尼、何其芳、方敬等人的早期散文就程度不同地带有浪漫感伤气息。这派散文在内心激情的抒发上,在创造流畅奔放的语体文上,在引导青年反抗现实黑暗、探求光明出路上,都具有其它流派所不可替代和掩没的重要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