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庭草斋夫谈荟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12:5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269页(614字)

陶行知作。

初收于上海南强书店1933年11月版《现代名家随笔丛谈》。这组“谈荟”,共七则小品,每则有各自的主题,立意来自“不除庭草留生意”,作者愿意当一名“不除庭草”的“斋夫”,任庭草自由生长,“我不除草”。《一碗面的代价》写小面摊贩老沈的艰辛,为维持家计,一夜只睡三点钟。作者以为面的代价“不是紫铜是血红!”然而,那时“教师不如摆面摊”呢。

《老吴的白话文》从卖烤白薯的老吴写“犬”不作“”,讽刺这位“具有代表性的不彻底的文学改良家。”《史督师对国民训话》写史可法“头可断,身不可屈”的民族气节,并提出史公亿万年不朽的遗嘱“我们可忘记没有?”“中华民国之史可法有几位?”《小孤山》赞颂江西的小孤山中流砥柱,能号令长江水分两边绕,观来往船只浮浮沉沉,谁还说“孤山小”?《农民之歌》写反动政府苛捐杂税;农民苦于“寅年要纳午年粮”,只好“驼重利,卖儿女去纳粮。”作者编了歌为“现代农人一鸣不平。”《“未”的命运》揭露国民党当局在日寇即将入侵而未行动之前,已为自己构筑安乐窝,而不顾人民的死活。阿英在《现代名家随笔选·序记》中说:“陶行知的《不除庭草斋夫谈荟》一九三一年发表在《自由谈》上的时候,是颇哄动一时的。文字矫健有力”,通俗明朗,为杂文的大众化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第二、三、五、六、七各篇的末尾,均以天趣盎然的小作结,对前头散文式的议论加以概括和升华,诗文合璧,相映生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