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

书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更新时间:2018-11-29 23:03:1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華古文獻大辭典医药卷》第280页(414字)

温病类着作。

清郭志邃撰。三卷。志邃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人。

痧证记载始于明末,但无专书。

郭氏鉴于当时痧胀流行,乃采集前人有关经验,于康熙十四年(1675)撰成此书。共七万九千字。

上卷为痧证发蒙论,玉衡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论述各种痧证症状,并附以治疗验案;下卷为治痧方药。康熙十七年郭氏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乃撰成后卷。

后卷为痧胀看法,及痧胀兼证和发证,并附以治疗验案。

郭氏认为痧证之病因为天地间的戾气,为热毒之邪,可邻里相传。

痧毒自口鼻而入,或病于肌肤,或发于血肉,或发于胃肠经及脾肝肾三阴。并详述各种症状及其具体治疗方法,是一部较为系统的痧症专着。

唯其罗列冗繁,使人有无证不痧之感。是为不足。

有康熙十四年刻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中国医学大成》本重印本。宋向元《漫谈〈痧胀玉衡〉的贡献》(《黑江中医药》1956.2.27)可供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