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富民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51页(546字)

《管子》关于富民治国的思想。

其中包含着重要的消费理论。首先《管子》的作者根据以往的治国经验认为,保证人民的物质消费是治国的首要条件。“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在《管子》看来,礼仪荣辱的遵守,道德风尚的保持,首先必须以保证人民衣食这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从而表现了唯物论的消费观。

因为它正确地说明了物质消费与礼义道德的关系。《管子》认为,保证物质消费是富民的基本内容,而富民是治国的基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治国》)。

《管子》由此出发,进而探讨物质财富的生产问题,它指出,人力、地力和天时的统一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力毋以致财(《八观》)。“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也”(《小问》)。它特别强调人地结合对增长财富的意义和作用。

“辨于地利而民可富”(《侈糜》)认为“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力之所生,生于劳身”。其中尤其强调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指出,“劳教定而国富”(同上)。这些都表明《管子》的作者,既重视生产,也重视人民的生活消费。

上一篇:重本抑末 下一篇:国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