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血小板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45页(1471字)

(一)概述

巨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是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b—Ⅸ复合物的缺陷而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较低,迄今国内外仅有百余例报道。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杂合子一般无出血症状,而纯合子多有明显出血表现,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生,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包括出血点或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增多,也可发生脏器出血,如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三)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其主要特点见诊断标准。

(四)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罹患。

(2)轻度至中度皮肤、黏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

(3)肝脾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减少伴巨大血小板。

(2)出血时间延长。

(3)血小板聚集试验,加瑞斯托霉素,不聚集。加其他诱聚剂,聚集基本正常。

(4)血小板玻珠滞留试验可减低。

(5)血块收缩正常。

(6)vWF正常。

(7)血小板缺乏膜糖蛋白Ib(GPⅠb)。

(8)排除继发性巨血小板症。

(五)诊断评析

本病的病史中常有近亲结婚史。出血症状与其他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不易区别,诊断及鉴别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但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定平行。过去曾以为本病血小板计数正常,但现在发现大多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到重度降低。因此,遇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已不能仅考虑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还应注意排除本病。此时,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尤为重要,且方法简便易行,如见到巨大血小板(直径可在3.5um以上,甚至大如淋巴细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cD42b,c)/Ⅸ(cD42a)复合物缺陷为诊断本病的最有力证据,目前已可以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但由于血小板流式细胞术的技术性较强,建议将标本送到有经验的出凝血疾病检测中心检测。

(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血小板减少症和伴有巨大血小板的疾病相鉴别。淋巴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可引起获得性巨血小板症。此外,有时还需与血管性血友病等相鉴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