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饼干的烘焙与冷却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焙烤工业实用手册》第244页(2974字)

(一)韧性饼干的烘焙

饼坯出成形机后,要进入烤炉烘焙成饼干。烤炉的种类很多,小规模工厂多采用固定式烤炉,而大型食品工厂则采用传动式平炉。平炉采用钢带、网带为载体,是隧道式烤炉的发展,炉膛内的加热元件是管状的,燃料可以采用重油、煤油、煤气或电热。传动式平炉一般长40~60m,根据烘焙工艺要求,分为几个温区:前部位为180~200℃,中间部位为220~250℃,后部位为120~150℃。饼干坯在每一部位中有着不同的变化,即膨胀、定形、脱水和上色。烤炉的运行速度要根据饼坯厚薄进行调整,厚者温度低而运行慢,薄者则相反。

饼干坯由载体(钢带或网带)输送入烤炉后为开始阶段,由于饼干坯表面温度低,仅为30~40℃,使炉内最前面部分的水蒸气冷凝成露滴,凝聚在饼干表面,所以刚进炉的瞬间,饼干坯表面不是失水而是增加了水分,直到表面温度达到100℃,表面层开始蒸发失水为止。虽然吸湿作用是短暂的,但是饼坯表面结构中的淀粉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迅速膨胀糊化,能使烘焙后的饼干表面产生光泽。利用这一特性,可在炉膛内的最前部加喷蒸汽,增大炉膛的湿度,使表面层能吸收更多的水分来加大淀粉的糊化,从而获得更为光滑的表面。

冷凝阶段过后,饼干坯很快进入膨胀、定形、脱水和上色阶段。

在烘焙过程中,饼坯的水分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约为1.5min,这是变速阶段,水分蒸发在饼坯表面进行,高温蒸发层的蒸汽压力大于饼坯内部低温处的蒸汽压力,一部分水分又被迫从外层移向饼坯中心。这一阶段,饼坯中心的水分较烘焙前约增加2%,排除的主要是游离水,表层温度约为120℃。

第二阶段为快速烘焙阶段,约需2min。此时,水分蒸发面向饼干内部推进,饼干坯内部的水分层逐层向外扩散。这个阶段水分的蒸发速度基本不变,表层温度在125℃以上,中心温度也超过100℃,水分下降的速率很快,饼坯中大部分水分在此阶段散逸,主要是游离水,也有部分结合水。

在烘焙的第三阶段,饼坯的温度超过100℃。这个阶段属于恒速干燥阶段,水分排除的速度比较慢,排除的是结合水。饼干烘焙的最后阶段,水分的蒸发已经极其微弱,此时的作用是使饼干上色,使制品获得美观的棕黄色。这种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其反应最适宜的条件是pH为6.3,温度为150℃,水分在13%左右。

在烘焙过程中,影响水分排除的因素有:炉内相对湿度、温度、空气流速及饼干厚度等。炉内相对湿度低,有利于水分蒸发,但在烘焙初期相对湿度过低会使饼干表面脱水太快,使表面很快地形成一层外壳,造成内部水分向外扩散的困难,影响饼干的成熟度和质量。因此,增加炉内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饼干的烘焙。

炉内空气流速大,且方向与饼干垂直,有利于水分蒸发。

饼干的水分含量高,干燥过程较慢,烘焙时间相对较长。糖、油辅料少、结构坚实的面团比糖、油等辅料多的疏松面团难以烘焙。

饼干厚,内部水分向外扩散慢,需要的烘焙时间较长,且表面易焦煳。因此,厚饼干需要采用低温长时间的烘焙工艺。

饼坯的形状和大小也影响着烘焙速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饼坯的比表面积值愈大,烘焙的速度愈快。饼坯最理想的形状是长方形。

饼坯在网带上或烤盘上排列越稀疏,接收热量越多,水分蒸发越快捷,反之则接收热量越少,水分蒸发越缓慢。为了提高烘焙速度并保证成品质量,饼坯应排列均匀,最好是满带或满盘烘焙。

韧性饼干的面团因在调制时使用了较其他饼干多的水,且搅拌时间长,淀粉和蛋白质吸水比较充分,面筋的形成量较多,面团弹性较大,所以在选择烘焙温度和时间时,原则上应采取较低的温度和较长时间。在下述温度分布情况下一般烘焙4~6min:即在烘焙的最初阶段底火升温要快一些,待底火上升至250℃以后,面火才开始渐渐升到250℃;在此以后,由于处于定形和上色阶段,底火应比面火低一些。图2-1-2所示为韧性饼干烘焙时的温度曲线图。

图2-1-2 韧性饼干烘焙时的温度曲线图

1-底火 2-面火

烘焙工艺所需要遵循的因素十分复杂。某些高档产品的油糖含量十分高,比较接近酥性饼干,故可采用高一些的温度进行烘焙。

(二)韧性饼干的冷却

饼干刚出炉时的表面温度很高,可达180℃,中心层温度约为110℃。必须把饼干冷却到38~40℃时才能包装,如趁热包装,不仅影响饼干内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继续蒸发,使饼干易变形,而且还会加速油脂氧化酸败,降低其在贮藏中的稳定性。

在冷却过程中,饼干水分发生剧烈的变化。饼干经高温烘焙,水分是不均匀的,中心层水分含量高,为8%~10%,外部含水量较低。冷却时内部水分向外转移,随着饼干热量的散失,转移到饼干表面的水分继续向空气中扩散,5~6min后,水分挥发到最低限度;随后的6~10min属于水分平衡阶段;再往后饼干就进入了吸收空气中水分的阶段。但上述数据并不是固定的,它随空气的相对湿度、温度以及饼干的配料等变化。所以,应根据上述不同因素来确定冷却时间。根据经验,当采用自然冷却时,冷却传送带的长度为炉长的150%才能使饼干的温度和水分达到规定的要求。

饼干不宜用强烈的冷风冷却。如果饼干出炉后立刻暴露在20~30℃的温度下进行低温冷却,此时室内相对湿度若在60%以下,就会因降温迅速,热量交换过快,水分急剧蒸发,使饼干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在内应力的作用下,饼干易出现变形,甚至出现裂缝。所以,饼干出炉后不能骤然冷却,同时也要避免以强烈通风的方法使饼干快速冷却。

通常在较长的烤炉的后区,在饼干还未出炉时,即应停止加热,这样就不至于使饼干出炉后因立即遇冷而产生内应力,造成变形或裂缝。

饼干出现裂缝的情形在当天难以发现,到第二天才逐渐明显。裂缝大多数出现在饼干的中心部位,而且每块裂缝的部位大致相同。在生产中如发现饼干出现裂缝,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冷却过快,以免损失大量饼干。

冷却至适宜温度的饼干,应立即进行包装贮藏并上市出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