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茄子褐纹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297页(1749字)

茄子褐纹病又叫干腐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危害更重。可造成死苗、枯水和烂果。特别是烂果,在茄果的生长、运输、贮藏中均可发生。采收时看似健康的病果,贮运时可出现病斑。

1.症状

茄子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熟期发病最重。果实受害,一般初生浅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的病斑,后病部扩展引起果实腐烂,颜色变为暗褐色,病部表面常形成颜色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但在多雨、高湿病斑扩展迅速时,则不形成同心轮纹。病部可产生大量小黑点。

2.病原

茄子褐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茄褐纹病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Harter侵染所引起的。病部产生的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其形态近球形,有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形状:一种椭圆形或纺锤形;另一种细线状,并在一端弯曲成钩。两者均为单胞,无色,可在同一个或不同的分生孢子器内。线状分生孢子较少见,且多长在茎杆和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器内,不能发芽。

3.传染途径

(1)茄子褐纹病病菌主要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种子内外越冬,并能存活2年以上。若播种带菌种子,则引起幼苗发病,土壤带菌主要引起基部溃疡。

(2)病部产生孢子,靠风雨、昆虫和农事传播,在田间引起再侵染,使植株叶、茎、果发病。茄果表面光滑,病菌直接侵入较少,多由萼片处侵入,往下发展。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田间气温28~30℃,相对湿度80%以上,或连续阴雨,病害发生严重。此外,栽培管理、品种等因素与发病都有关系。一般重茬地及种植过密、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严重。在品种方面,一般长茄品种比圆茄品种抗病,白皮、绿皮茄比紫皮、黑皮茄抗病。

4.防治方法

茄果采后防腐,尚无很好办法,需在田间做好防病工作。

(1)无病留种和种子消毒。在无病田块或无病植株上留种。有种子带菌嫌疑可用50℃温水浸泡30min,浸后凉水降温,晾干备用,或用福尔林300倍液浸种15min、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30min,药液浸种后用清水漂洗,晾干备用。

(2)选用耐用品种。如北京线茄、成都竹丝茄、天津二苠、吉林角茄、铜川角茄、灯泡茄等。

(3)栽培防病。长年发病严重的地块应实行3~5年的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苗,根据品种生长特性确定密度。提倡地膜栽培,增加土温,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施足底肥,避免偏施氮肥,特别是生育后期要小水勤灌,在雨季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4)药剂防治。成株期可喷用1∶1∶2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d1次,连续喷洒2~3次。

(5)采收时,严格挑选健果,要特别注意萼片附近的果皮色泽有无变化,不从连作地块采贮。

(6)贮温控制在10~13℃,保持通风,低湿。贮温低于7℃会引起冷害,茄果出现水渍状凹陷斑,甚至胎卒组织和种子亦发褐。成熟的茄果在运输销售中,应力求通风、干燥。

(7)气调贮藏时,氧气宜在2%~5%范围,二氧化碳宜5%。在北方,夏季用气调贮存茄子,20~25℃时,可贮30d左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