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审美的特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22页(5277字)
【容貌审美的生理-心理学特征】
面部形态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各面之间的交界又是非直线和不规则的移行,尤其是骨和软骨的支撑情况,咀嚼肌和表情肌的衬垫情况各有不同,因而在人的外貌上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面容形貌。加之皮肤颜色、弹性、质感、五官造型及其分布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即形成了“千人千面”的个性特征,使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在容貌上绝对一样。
人的容貌,不仅在形态上具有独特性和审美性,而且在表达人的心理活动和传递情感上具有细腻而独到的功能。西默尔说过:“在人体所有部分中,面孔具有最高度的内在统一。面孔的任何要素的实际和表面的有限变化,如嘴唇上翘、鼻子抬高、一种目光、一个皱眉等都会立即改变整个面部特点和表情。”黑格尔也指出:“精神的表现尽管要贯穿到整个身体,却大半集中在面部结构上,面孔是人类自身审美的中心。”
据伯德惠戴尔1970年的研究资料,人的面孔可以做出25万种不同表情。1971年美国学者埃克曼在此基础上将人类的基本表情归纳为六大类型:高兴、恐惧、讨厌、生气、惊奇、悲伤,并研究了各类型的表现部位。恐惧和悲伤基本上由眼部表示;高兴、惊奇主要由眼部和口唇部表示;讨厌由鼻子和口唇部表示;生气则由额头、眉、眼、口唇部一起表示。
我国学者也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实验手段,对面部表情及其表示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眼睛以表达人的“哀类”情感为主;口唇部以表达人的“喜类”情感为主;在“惧类”和“怒类”的情感判别中,以眼睛为代表的面上部和以口唇为代表的面下部无明显差异。
颜面部表情肌血管丰富,皮肤薄,感觉敏锐,可以说是人心理活动的一面镜子。此外,唇黏膜富有敏感的神经末梢,舌富有味蕾,牙周膜富有本体感受器,这些都为在特定状态下实现多种功能的审美感受奠定了生理-心理学基础。
根据人类工程学的研究资料,人对容貌的审视,视线依次按眼睛、口唇、面部轮廓、鼻、额、耳的顺序移动。面部轮廓的美与不美,和颌骨的发育密切相关,上、下颌骨的形态和突度决定着人的侧貌和面型,尤其是面下部结构的个体差异较大,能明显地表现个性。
【容貌审美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Burstone1958年指出,人的面部结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人的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1962年有人曾进行过一项调查,描述一个希腊家庭,通过长时间积蓄攒够了一笔购买房子的钱,并找到了喜欢的房子。这时,他们13岁的儿子意识到自己的牙齿很拥挤,于是他们去拜访牙医。牙医说:牙齿可以而且应该得到矫治,但要花掉他们所有的积蓄,因而将不可能买房子。研究者要求1863名被调查者回答,是选择房子还是选择牙医。80%的回答是选择牙医,其中受过良好教育的被调查者指出,选择牙医的理由是因为儿子的心理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容貌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容医学的发展和普及,正是由这种社会和心理的需要所促成。
容貌美学创造中涉及患者和医师两个方面,正畸文献中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美学观点。Moore曾指出,在评价治疗效果时,正畸医师之间关于容貌美的评价常不一致;正畸医师与公众间也常有不一致的审美标准。对此,正畸和正颌外科医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决定患者容貌命运,而要他仔细听取患者及其亲属的审美观及要求,并以科学的手段展示术后容貌形态(如可视性治疗目标,visual treatment objective,VTO),以便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审美交流。着名正颌外科专家Bell把术前了解患者自身在容貌美学方面的判断和要求列为检查常规,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Peek更强调指出,医师应首先认识大众的容貌美学概念,然后把握自己的美学概念。这种美学概念的真正源泉是人民群众。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牙颌面畸形的患者许多是形态和心理双相失衡,而且心理失衡的程度并不一定与其畸形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对此,美容医师有必要提供健康的美的心理咨询,这不仅有助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而且对患者一生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有益影响。现代医学美容能依据采用多种先进的生物医学测量手段所测量的数据,对各类颌面畸形的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手术,使患者获得美的容貌。
【容貌审美的动态特征】
医学人体美是一种有生命、有活力的美,这是和其他审美对象的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容貌,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美特征,在动静变化中表现出两种审美特征的综合与升华。
1.眼睛的动态美
眼睛是人体中最能通过动、静变化,惟妙惟肖地表达和传递非语言性情感的器官,诸如眉开眼笑、眉飞色舞等,都是眼睛参与容貌动态美的形象表现。眼睛还能直接接受外部情感信息而及时产生反应,这种接受与反应的变化,能在瞬间完成,周而复始地进行,它所包括的丰富的内涵,正是生命美感的最高形式之一。
为什么重睑术能增加人的美感,成为当今众人追求的美容手术?这与重睑眼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功能都有关系。一方面,重睑线行走在上睑缘与眉弓之间,宛如一条流动的小溪,为空旷的上睑增加了一条优美的曲线,这条曲线既体现了形式美的静态特征,又具有曲线美的动态成分。另一方面,重睑眼在“眼神”这一动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眼神的显示,除与眼球的自如运动和视力有关外,关键还是角膜黑圈的大部分显示。据李祝华、彭庆星的调查,重睑者角膜圈显露为纵径的81%,而单睑者仅为72%。这种差异导致了眼睛“传神”上的差别。重睑者的乌黑眼珠能充分暴露,给人以明亮、晶莹、目光炯炯的感觉。
2.唇齿的动态美
微笑是反映人内心感情最细腻最敏感的窗口,对人外貌的衬托也是最生动、最奏效的。微笑作为容貌美的动态表现,是一种愉快反应,也是人类特具魅力的表情。这种表情主要通过眼部和口腔部分来表达,而口腔部分又具体反映在唇和齿上。前牙是口腔的门户,又是唇的支架,其形态的长短、位置的歪正和颜色的协调性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静止状态时的容貌美,也关系到微笑时的表情,涉及动态时的容貌美。因此,一些比较敏感的口腔科医师自然被吸引到这方面的研究上来,开始探索微笑时面部的特征和唇齿的解剖关系,以期在美容牙科临床上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有的学者通过微笑时前牙曲线和牙龈显露数的视觉比较,提示做全口义齿修复时颈缘线应与上唇内曲线平齐;前牙切缘曲线应与下唇内曲线一致;上颌第一双尖牙位于口角落点处。有的学者根据微笑开始前后口腔部分解剖形态的变化和前牙暴露的数目、范围,进行不同的审美设计,以恢复患者愉快的微笑。
【容貌审美的“格式塔”特征】
“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中文意译为“完形”。以德国美学家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审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论点是:知觉虽然说是由各要素组成的,但绝不是等于其构成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对对象结构式样的整体把握,是完全独立于这些要素的全新整体。它从原有的要素中“突现”出来,而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原构成要素中找不到的。这就是说,格式塔本身就是一种完形,它不能再人为地割裂为简单的要素,但它却对各要素的特征和性质有重要影响。
上述格式塔理论,对容貌美学的研究有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例如,眉、眼、鼻、唇、齿、耳等都是组成容貌的重要器官,可谓缺一不可。从美学角度上看,它们之中的每一个器官,其造型的优劣对人的面容美观都有很大影响,然而尽管它们各自都符合“美型”标准,但单凭哪一个都无法给人带来容貌的整体美感。因为容貌不仅与各单个器官的美有关,而且还有一个“搭配”的问题,也就是说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匀称,比例是否适度,整体是否和谐。进一步说就是容貌美整体上给人的知觉并不是各单个器官之间美相加的和,而是体现了远比“和”大得多的“完形”效应,即格式塔效应。同样可以推论,人体这个大格式塔又由头面、躯干、四肢这些相对小的格式塔组成,其局部和整体中无不渗透着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说明美容医师在塑造人体美的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又如一个圆,在常态下总被看成是一个最简单、最规则的“完形”。与圆相比,人的容貌形态则相当不规则,而且复杂得多,无论如何也不像一个圆那样对称、均衡、简洁。然而当这个比较不规则和不简化的格式塔与人体其他部分组合在一起时,看上去却是最完美、最规则的“人体格式塔”。相反,如果我们在画一个人时,把一个呈现美的比例的人体顶端画上一个规则的圆形,而不是一张不规则的脸,那么,这个在其他背景中的完形——圆,在这里就成了最糟的形。
格式塔有三种类型:一是简单规则的格式塔;二是复杂而不统一的格式塔;三是复杂而又统一的格式塔。格式塔还具有两个层次:即静态格式塔和动态格式塔。人的容貌属于第三种类型、第二种层次的格式塔,即复杂而统一的动态格式塔,其中又包括着许多小而相对简单的格式塔,如眉、眼、鼻、唇、齿等。无论是容貌的整体和其中哪一个局部,都存在色、线、形、质的视觉审美原则,以及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这也是格式塔理论在容貌上的“缩影”。作为临床美容医师来说,就是要为求美者建立一个协调匀称、集多样于统一的“容貌格式塔”,其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求美者面部结构性质和缺陷轻重程度,而且也取决于医者技术水平和审美修养的高低,自然也包括对容貌格式塔概念的认识及运用能力。
【容貌审美的“全息律”特征】
1980年我国学者张颖清首先揭示了“生物全息(biological hologram)”的规律,接着叶眺新又提出了“自然全息(natural hologram)”的概念。因为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物理学。用激光感光后的底片具有这样的特点:把底片打碎,任何一块碎片仍能显示原物的完整形象,即底片的任何一部分都包括了整体的信息。全息在生命科学中的引入,导致了人体全息观的形成和《人体全息诊疗学》的诞生。人体全息律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体表的特殊部分等于整个身体的缩影;二是机体各器官间、机体与宇宙间均息息相关。
根据全息律理论,机体各系统之间、各部分之间被一个统一的“生命网络”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整体与局部间具有相适性和对应性。容貌美具有典型的全息规律,例如颌面部黄金指数就是人体各部分黄金指数全息现象的集中反映;凡人体存在的形式美规律都集中地体现在容貌上。因此,人的容貌之美是人的整体之美及其各部分之美的全息现象的集中反映。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全息律无疑是人体美学规律的一个方面,揭示这一规律,将对容貌美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临床上有一定审美修养的口腔修复科医师,往往将人的性别、年龄甚至个性,巧妙而集中地通过上颌牙的轮廓、突度及边缘线的走向体现出来,使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特点有意识地在牙齿上得到“缩影”。因此说,作为一名美容医师,具备一些全息律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容貌全息律”是容貌美学中其他各种特征的核心,它似乎在各种特征中处于支配的地位。例如容貌的比例美是人体其他部位比例美的全息“缩影”;容貌的动态美是人体其他部位动态美的全息“缩影”;容貌的轮廓、突度美是人的整体形象美和气质美的全息“缩影”。总之,美的全息律支配和主宰着各种美的规律对于人容貌的影响,这就是“容貌美是人体美的一面镜子”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