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相关解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160页(2365字)

【上颌骨的构造】

1.上颌体

上颌体分前面、后面、上面、内面四个面。

(1)上面(眶面)。自后外向前内有眶下沟、眶下管经过,为眶下神经血管束的通路,与前面相交处形成眶下缘的一部分。

(2)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面的构成,鼻面有一个三角形的上颌窦通向鼻腔的裂孔。上颌骨内面骨质较薄,手术时可用薄刀骨凿截断。鼻侧面后部、上颌窦开口的后方,有上颌骨翼腭沟与腭骨垂直板形成的翼腭管,其方向由后上斜向前下,管内有腭降动脉和腭神经通过。Le Fort Ⅰ型截骨术时,此处动作应轻柔,保持腭降动脉的完整。

(3)前面(脸面)。眶下缘下方0.5~0.8cm处有一方向向前内的椭圆形孔,称为眶下孔,有眶下神经血管束通过,术中应保护好,以防受损,造成术后感觉麻木和感觉异常。眶下孔下面有一凹骨面,称尖牙窝。梨状孔下缘正中有一向前突出骨棘称为鼻前棘,此棘是正颌外科和头影测量描绘的标志点。

(4)后面(颞下面)。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与前面交界颧牙槽嵴是上颌骨手术的重要标志。后面中部有数个小孔,称牙槽孔,向下导入牙槽管,以通上牙槽后神经、血管,该血管为上颌后部被移动骨板血运的重要营养血管之一。后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为上颌结带,为翼内肌浅头起始处。

上颌体内的空腔称之为上颌窦,呈锥体形,可分一底、一尖及前、后、上、下四壁。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的根尖,尤其是上颌第一磨牙离上颌窦壁最近。正颌手术水平骨切口应至少在根尖上3~5mm,以保证术后牙髓活力。

2.四突

(1)额突。上颌体内上方,与额骨、鼻骨、泪骨相连,组成眶内缘及鼻背部。

(2)颧突。从体部伸向外与颧骨相连。

(3)腭突。系水平骨板,前部厚,后部薄,两侧腭突在中央形成腭中缝,腭中缝双侧尖牙连接线交点处为切牙孔,内有蝶腭血管及鼻腭神经通过。上牙槽突与腭骨水平板共同围成腭大孔,内有腭大血管与腭前神经。

(4)牙槽突。自上颌体向下伸出,是上颌骨容纳牙根的部分,下部窄,上部宽,两侧牙槽突在中线处融合形成蹄状牙槽弓。

【上颌骨的血供】

上颌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的分支——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上牙槽前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且相互吻合,血供极为丰富,这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基础,有利于术后组织愈合。

上颌骨有上颌神经分布。

【下颌骨的构造】

1.下颌体

有内、外两面和下、上两缘。

下颌体外面:两侧下颌体在正中形成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侧各有一结节称为颏结节。两侧颏结节的对称性在面部和谐美上有重要的意义。两侧双尖牙之间的根尖下方有一孔,称为颏孔,颏神经血管束由颏孔进入软组织。自颏结节经颏孔下方延向升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外斜线在下颌骨正颌手术中是一个标志,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矢状切口位于外斜线的后方。

下颌体内面:内面中线两侧有上、下两对颏棘,上颏棘是颏舌骨肌的起点,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水平切口位于颏棘之下。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对称为内斜线,下颌舌骨肌起于此线。

下颌骨上缘为牙槽突,容纳下颌牙根,下颌骨下缘厚而圆钝,是维持下颌体连续性及面部外形的重要结构。

2.下颌升支

为一几乎垂直的长方形骨板,上端有两突:前突称为喙突,呈扁三角形,有颞肌和嚼肌附着;后突称髁状突为关节头。喙突与髁状突之间为乙状切迹。升支垂直切开或斜行切开的骨切开线自乙状切迹开始向下至角前切迹或角部。升支外侧有一骨质隆起,升支垂直切开术应在此隆起之后切开升支以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升支与体部相交处为下颌角。升支内侧中央稍偏后上方处有下颌孔,朝向后上方,孔后上方为下颌神经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舌侧水平切口在此部位。下颌孔向前下进入下颌管,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行走于下颌管中,手术时应保护该血管束。下颌管与前方颏孔相通。

【下颌骨的血供】

主要来自于颈外动脉分支的下牙槽动脉。髁状突、喙突、下颌升支部位的血运主要来自其附着的翼外肌、颞肌、嚼肌和翼内肌的营养血管,下颌角及升支下缘血运主要来自下牙槽动脉,同时也接受来自嚼肌、翼内肌的营养血管。颏部血运部分来自颏部诸肌的营养血管,颏孔出来的血管与面动脉有分支吻合。

下颌骨的神经支配主要是下牙槽神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