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尾蚴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49页(1286字)
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又名囊虫病,是绦虫的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寄生于家畜或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一)鉴定
1.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
猪囊尾蚴是寄生在人体内的有钩绦虫(Taeni Solium)的幼虫(Cysticercus cellulosae),主要寄生于猪体的肩胛外侧、臀肌、腰肌、腹壁肌、咬肌、颈部肌肉、膈肌以及心肌、舌肌与脑内,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以及内脏和脂肪内均能发现。
剖检时由上述肌肉内发现呈卵圆形,大小如黄豆粒、半透明乳白色,充满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囊壁有一圆形小米粒大的头节,外观似白色的石榴粒样。将头节压薄后可以看到和成虫头节一样的结构,镜检头部具有四个吸盘,并在中间生有一个齿冠,由大小不同的11~16对角质钩所组成。
此外,有时还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变性虫体。如①虫体发生粥样崩解,囊内液体变为浑浊或淡绿色脓样物;②虫体钙化;③虫体死亡消散或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2.牛囊尾蚴病
牛囊尾蚴是寄生在人体内的无钩绦虫(Taeniarhynchus saginatus)的幼虫。在大多数情况下,虫体对牛肉的感染较轻,常个别散在肌肉组织中。因此,当在一个肌肉切面上没有发现或仅发现个别的囊尾蚴(包括变性或钙化虫体以及可疑的肌肉内含物)时,必须再切开其它可检部位详细检验。
剖检时可见发育充分的虫体为一种椭圆形的白色的囊泡(8mm×4mm),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并含有一个直径1~2mm的黄白色头节,镜检其头节上具有四个吸盘,没有角质钩。
我国《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囊尾蚴主要检验部位,猪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它可检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部内侧肌等;牛为咬肌、舌肌、深腰肌和膈肌。
(二)处理
(1)在规定检验部位上的40cm2面积内,发现囊尾蚴及钙化的虫体在3个以下者(包括3个),整个肉尸经冷冻或盐腌等无害处理后出场;如在40cm2面积内有4~5个虫体者,高温处理后出场;6~10个者,作工业用或销毁,如能将虫体全部消除,可作为复制品的原料;自11个起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2)胃、肠、皮张不受限制出场;其它内脏经检验无囊尾蚴者不受限制出场。
(3)皮下脂肪炼食用油或作为复制品原料。体腔内脂肪经检验无虫体者,不受限制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