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37页(1262字)

火针术是用特制的针具烧热后刺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包括针和灸两方面的治疗作用。由于火针使穴位的局部组织发生较深的灼伤灶,所以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还有用艾绒烧针柄的温针疗法(见第五节),以及用电加热针体的电热针疗法等,均属火针疗法的范畴。火针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壮阳止泻等作用。主要用于各种风寒湿痹、慢性跛行、阳虚泄泻等证。

(一)术前准备

准备烧针器材,封闭针孔用橡皮膏。其他同白针术。

(二)操作方法

1.烧针法 常用的有油火烧针和直接烧针两种。

(1)油火烧针 先检查针体并擦拭干净,用棉花将针尖及针身的一部分缠成枣核形,长度依针刺深度而定,一般稍长于入针的深度,粗约1~1.5cm,外紧内松;然后浸入植物油或石蜡油中(一般浸2/3,太深时点燃后热油会流到针柄部而烫手),油浸透后取出,将尖部的油略挤掉一些,便于点燃,点燃后针尖先向下,然后向上倾斜,始终保持针尖在火焰中,并不断转动,使针体受热均匀。待油尽棉花收缩变黑将要燃尽时,甩掉或用镊子刮脱棉花,即可进针(图1.4.5-8)。

图1.4.5-8 油火烧针法

(2)直接烧针 常用酒精灯直接烧红针尖及部分针体,立即刺入穴位。

2.进针法 烧针前先选定穴位,剪毛,消毒,待针烧透时,术者以左手按压穴旁,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穴位中,刺入后可留针(5min左右)或不留针。留针期间轻微捻转运针。

3.起针法 起针时先将针体轻轻地左右捻转一下(以防将组织带出),然后用一手按压穴部皮肤,另一手将针拔出。针孔用5%碘酊消毒,并用橡皮膏封盖或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

(三)注意事项

1.火针穴位与白针穴位基本相同,但穴下有大的血管、神经干或位于关节囊处的穴位一般不得火针。

2.施针时患畜应保定确实,针具应烧透,刺穴要准确。

3.火针对穴位组织的损伤较重,针后会留下较大的针孔,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针后必须严格消毒,并封闭针孔,保持术部清洁,要防止雨淋、水浸和患畜啃咬。

4.火针对畜体的刺激性较强,一般能持续1周以上,10日之后方可在同一穴位重复施针,故针刺前应有全面的计划,每次可选3~5个穴位,轮换交替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