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处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药使用技术手册》第57页(1901字)
对种子施药称种子处理,对秧苗施药称秧苗处理,合称种苗处理。
种子处理是药剂用在刀刃上的办法之一,集中对种子施药,药剂得到最大的利用,减少了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正因为药剂集中在种子周围,又值种子萌动发芽这个对药剂相当敏感的生育期,一定要注意不发生药害。凡是种子处理可能引起药害的药剂,应该不用或慎用。有时,经药剂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土壤墒情不好或连日干旱,种子周围水分不足,造成种子处理所用药剂浓度过高而出现药害;也有时春播作物遇到倒春寒,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或出苗后因低温降低抗逆性而出现药害。
种衣剂是专为种子处理的制剂,在我国最常见的剂型是悬浮剂,种子和种衣剂用包衣的机械处理后,种衣剂可均匀包覆在种子外表面。处理后的种子及时晾干后,种衣剂中的黏合剂可以使药剂牢牢黏附在种子外表面上而不会脱落。有时,种衣剂可将小粒种子大粒化,或将不规则形状的种子球形化,而有利于机械播种或有利于种子计量。种衣剂中可以含有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含有化学肥料,相当于种肥。有一种种衣剂中含过氧化钙,处理稻种直播后可释放出氧气供稻种发芽之用。种衣剂在植保方面可以针对种传病害、土传病害、土壤害虫、土栖线虫,也可以针对作物幼苗期的病虫害。如含有多菌灵、克百威、福美双的种衣剂用于大豆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根腐病及苗期的蓟马、蚜虫等害虫。
我国的种衣剂技术发展很快,不少地区开展“种子工程”,将推广良种与种衣剂技术相结合。农户在种子站买到的良种都是事先用种衣剂处理过的,所用种衣剂不但针对不同作物种子,而且针对当地该作物播种期或苗期病虫害以及所需种肥问题,因此很受群众欢迎,在生产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目前已有针对玉米、棉花、花生、小麦、水稻等主要大田作物的专用种衣剂生产,种衣剂使用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药剂的一般种子处理主要有干法、湿法两大类。干法即用粉剂干拌。可用拌种器械,将种子和计量的药剂放在容器中拌合,使药粉均匀黏附在种子上,直到播种后这层药粉随之进入土壤中,在种子周围发挥作用。湿法可用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配成药液,喷在种子堆上,种子可堆放在草席上,也可以铺一层种子,边喷边用木铣翻拌,尽量使药液均匀黏附在每粒种子的外皮上,操作时要注意不损伤种子。湿拌后一般要堆闷一段时间,如24小时。堆闷可将种子堆成堆,上面再盖张草席。堆闷的作用一是让药液有时间扩散,使种子外表面均匀浸润一层药膜,不至于有的种子受药多,有的种子受药少;另一个作用是让药液中有效成分通过渗透、内吸、熏蒸等作用浸渗到种皮中去,可以杀死已侵入到种皮的病原真菌,而渗透到种皮内的有效成分更可以在播种期和苗期发挥作用。这种堆闷的操作又专门称作“闷种”。湿法种子处理还可以浸种,即将种子浸没到一定浓度的药液中。棉籽播种前往往要用“三开一凉”温水浸种,水稻播种前往往要浸种催芽,这都可以与药液浸种相结合。浸种后同样可以捞出种子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闷种。
种子处理的原则是在保证不至于出现药害的前提下把药剂以达到一定药效的剂量均匀黏附在种子上。具体处理操作群众可以有多种行之有效的简易方法。例如粉剂或可湿性粉剂对少量种子进行处理,可以用一个大塑料口袋,装进种子,再加入一定剂量的药剂,扎紧袋口,手工翻转拌合,直到拌合均匀,效果也会不错。
秧苗处理原则上与种子处理类似。如水稻秧苗插秧前可以用三环唑药液浸根,以防治苗稻瘟病。甘薯秧苗栽插前常用杀菌剂药液浸秧处理。
果树、林木的幼树移栽时或插条扦插时,同样可以进行药剂处理,包括用粉剂“干”处理、用药液喷雾“湿”处理和用药液浸渍。
种苗处理一定要掌握好药剂的剂量或药液的浓度,以免因药剂过多而造成药害,或因药剂过少而影响药效。对于浸种操作,因为种子完全浸没在药液里,要注意药液的浓度、温度、浸种时间,既保证效果又不出药害,同时要注意配一次药液能浸几次种子,是利用剩药液再加药剂加水继续配成药液使用,还是弃去用剩的药液另配新药液。既不要将还“有劲”的旧药液随便倒掉,又浪费又污染环境;也不要盲目地反复利用,以免使用有效成分含量太低的旧药液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