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会计师手册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新编会计师手册》第167页(5146字)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施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对财政工作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施行后,对财政工作的影响包括近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方面。

从近期看,会计准则的施行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变了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办法,发生固定资产盘亏时不再核销国家基金,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要求及时处理坏帐并计提坏帐准备,不再允许坏帐损失长期挂帐;三是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且部分地采用加速折旧法;四是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成本,当期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五是对提取的折旧不再上交税金;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政收入的上缴。当然,也有一些直接或间接导致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例如不再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技术开发费和补充流动资金,但使财政收入减少的因素是主要的。从花钱买机制、改革必须有代价的角度看,财政收入适当减少一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从财政工作来说,则必须在进行财政管理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从长期来看,主要是财政部门面临着职能转变的任务。第一,要将财政管理的范围扩大,从原来主要管理国有企业转向对各类企业的管理,消除管理一块、混乱一片的现象。第二,从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原来的批资金、管支出等转向制定明确、规范的制度和标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实施间接监督,促使企业从放权计利的争吵中走出去,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去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三,从部门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即在科学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技术政策、环境政策、福利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第四,从局限于国有资金的管理转向全社会资金的调节,即利用财政杠杆、财务政策、会计政策来灵活调节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全社会资金结构的最优化。

2.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施行后,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职能和作用方面。

①必须科学地运用企业经营资金,既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又避免财务风险

这次财务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了以往专款专用、专户存储的资金管理办法,扩大了企业理财自主权,从而在资金管理上真正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样,企业既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灵活运用和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又要注意保证资金的流动性,避免支付危机的发生。

以往,国家把企业资金纳入财政资金的范围进行直接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的制度,严格划分生产经营资金和专项资金,在生产经营资金中又划分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各项资金之间不能相互流通。这样一种僵化的资金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手脚,既不利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也不利于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这次财务会计改革改变了资金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提取的折旧不再专户存储,而是直接加入生产经营资金;企业税后利润也不再形成专项资金,而是在来源上明确其公积金的性质,在用途上不再要求专户存储,同样流入生产经营资金。为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企业应在做好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善于抓住投资机会,实现扩大再生产,同时充分发挥货币的时间效应,灵活利用闲置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短期资金融通、商业信用等形式,实现短期投资收益。

当然,企业自主财力的增强,理财自主权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为所欲为,只不过变国家硬性约束为市场机动调节。也就是说,以前企业所受的制约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有关法规,而改革以后,企业所受的制约则来自市场,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资金实力来作出财务决策。

②必须合理组织资金来源,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

改革以前,企业资金实行计划管理,企业资金由国家计划分配,企业无自主筹资权。在财务管理上,企业只能在国家拨定的资金限额内使用资金,资金的成本既不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而且资金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直接关系,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考虑资金的成本。

改革以后,企业一方面有了自主筹资权,资金的横向流动明显加强,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上也明确了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不同索偿权和责任。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资金成本的比较,充分发挥参谋决策作用,自觉参与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风险大小作出合理的筹资决策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③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增强企业后劲。

随着承包制的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利益、承包人的利益与企业利润挂起钩来,企业都倾向于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多计利润,以提高当期帐面效益,即承包行为短期化。虽然承包人和企业职工都可以从这种短期行为中获取好处,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虚增了资产和利润,使得企业实际可以运用的资金大为减少,从而抵销了企业后劲,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经过财务会计改革,克服企业短期行为具有了新的意义。因为,以往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取得、折旧水平的确定统一由国家安排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改革以后,企业不再单独提取技术开发资金,还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提高折旧率,采用加速折旧率,允许提取坏帐准备,固定资产修理维护也不再提取大修理基金,而是直接计入当前损益或采取预提和分摊形式,等等。这样,企业在支出的安排上有了自主权和灵活性,如果企业不能顺应改革的要求,注重长远利益,就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短期行为。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改革以及企业坚持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好参谋和助手,全面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对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将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改革以后,除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主要事项作出了规定外,还给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会计核算办法,如根据企业应收帐款的范围和坏帐损失情况确定坏帐准备金的比例,又如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业务招待费等。

第二,新的会计制度主要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而原则上不涉及其他法规的有关规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全面了解其他财经法规的规定。

第三,改革以后,企业有了灵活运用资金的自主权,但也同时有责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新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改善会计报表分析体系。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人员虽然在利用会计管理方法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制约,会计管理职能受到了很大限制。会计制度的改革,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制订创造了前提条件。比如,会计平衡公式的变化,为会计人员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创造了条件;采用制造成本法,为加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提供了便利。

总之,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既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创造了条件。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施要点

会计准则的公布实施,涉及到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围绕会计改革的总体目标,从下列各方面着手进行不懈的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使我国会计核算顺利过渡到以会计准则统驭会计核算制度的模式上来。

1.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调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企业自主进行会计核算的积极性。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它的制定和实施将使我国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必将给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带来强烈的冲击。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会计准则,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旧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必须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在会计核算管理上的积极性,同时调动企业自主进行会计核算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广大企业自觉执行会计准则奠定基础。

2.大力加强会计准则的宣传。

在我国,对会计准则的研究仅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对于会计准则,部分会计界同仁还比较陌生。因此,大力宣传会计准则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传会计准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内宣传舆论准则向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的领导宣传会计准则,使其了解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以及制定会计准则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向外宣传会计准则,使外国投资者了解我国会计政策,吸引外资,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3.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我国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会计准则的实施有赖于广大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实务中推行。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核算模式实现转轨变型后,国家通过制定会计准则及与之相配套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企业再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及示范会计核算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定具体会计办法。因此,没有高素质会计人员,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会计准则,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人员岗位教育;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财会人员普及会计准则知识。各级会计事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层次现状,以及会计工作改革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切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单位领导对于所属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要予以支持,促进会计人员及时接受新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

随着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企业将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自行规定自身的会计核算规程,在处理会计事务方面的权力将逐渐增大,因而相应地要求强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客观、真实、合法性的监督工作。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必须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加强会计方面的立法工作,利用法律手段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例如,国家可以考虑通过公司或企业法规定企业有接受会计监督的义务,同时,在政府部门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的力量。二是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一方面要通过注册会计师提供会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单位制定具体会计核算办法,有助于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会计公证监督,发现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国家的有关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不断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以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