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葡萄早熟栽培技术手册》第168页(1480字)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后极易导致葡萄早期落叶、新梢生长停滞、枝条不能成熟老化,不仅影响当年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葡萄树的越冬,甚至来年的萌芽、树势和产量。
(1)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后,在叶面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呈黄褐色多角形病斑,病斑常互相连合成不规则大病斑。天气潮湿时,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反卷焦枯脱落。
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扭曲枯死。卷须、叶柄、花序的受害症状与嫩梢相似。
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易脱落。果粒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褐色,软腐,但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果实着色后很少侵染。
(2)发病规律 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条件合适,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上长出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达叶片背面,由气孔侵入,一般在7月份开始发生,如果5、6月份低温阴雨也会发生,但由于夏季高温病害发生缓慢。进入秋季以后,由于天气凉爽,再遇阴雨天气,病害极易大面积发生流行。
果园低洼,植株过密,棚架过低,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病害发生重,其次,欧亚种品种发病重,欧美杂种品种发病轻。
(3)防治措施
①栽培管理。及时中耕锄草,排除果园积水,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及时整枝,尽量去掉近地面不必要的枝叶,使葡萄植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增施磷、钙肥及有机肥,酸性土壤多施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温室、大棚栽培,可关闭放风口闷棚,将棚温提高到35℃以上,40℃以下约30分钟至1小时,处理完后逐渐通风,恢复常规管理。处理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温度变化,以防棚温过高灼伤葡萄。
②果园卫生。及时收集烧毁或深埋病残体,秋季清扫田园和深翻,可以减少一部分越冬菌源。
③药剂防治。萌芽前全园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病菌铲除,进入秋季以后喷布1∶0.7∶200波尔多液或35%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布1次,连续喷药2~3次,进行叶面保护,控制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应喷布具有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露地主要采用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1∶0.7∶200~240倍液、克露600倍液、波尔多精·甲霜灵500倍液、85%乙霜灵500倍液、58%瑞毒·锰锌6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或喷克600~700倍液、杀毒矾1000~1200倍液等,病菌对甲霜灵已有抗性,单喷效果不好,最好与代森锰锌混用为好。通常喷药后1~2天发现叶片背面的白色霉层变褐消失,表明产生了药效,如果没有变褐消失,则应再次喷药防治。该病害极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保护地中可选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