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葡萄早熟栽培技术手册》第200页(1451字)

葡萄根瘤蚜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曾经对葡萄生产发达的欧美国家造成过毁灭性的灾害。我国曾有过葡萄根瘤蚜的报道,但并未造成严重为害。近年,随着国内外交往的不断频繁,为防止葡萄根瘤蚜的引进或传播,有必要普及其为害症状或防治方面的知识。

(1)为害症状 葡萄根瘤蚜为严格的单食性害虫。它为害葡萄栽培品种时美洲系和欧洲系品种的被害症状明显不同。为害美洲系品种时,叶和根均可受害。叶部受害后在葡萄叶背形成许多粒状虫瘿,称为叶瘿型;根部受害,以新生须根为主,也可为害地表主根,为害症状在须根的端部形成小米粒大小,呈菱形的瘤状结,在主根上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型。欧洲系葡萄品种,主要使根部受害,症状与美洲系相似。但叶部一般不受害。在雨季根瘤常发生溃烂,并使皮层开裂,剥落,维管束遭到破坏,根部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受害树体树势明显衰弱,提前黄叶、落叶,产量明显下降,严重时植株死亡。

(2)形态特征

①根瘤型。成虫体长1.2~1.5毫米,长卵圆形,呈黄色至黄褐色或略带绿色,触角及足黑褐色。腹部较平,背隆起,上生许多瘤状突起,各突起上有1~2根刺毛。复眼红色,由3个小眼组成,触角3节。卵长0.3毫米,长椭圆形,黄色略有光泽,渐变为绿色。若虫初孵化出时为淡黄色,触角及足半透明,以后体色略深,足变黄色(图54)。

图54 葡萄根瘤蚜

1.有翅性成虫 2.有翅性若虫 3.叶瘿型成虫 4.根瘤型成虫 5.有性型雌虫(腹面) 6.有性型雄虫(李知行,2000年)

②叶瘿型。成虫体型近圆形,体长比根瘤型略小,黄色,体表略有微细凹凸纹,无黑瘤,触角三节,末端有刺毛五根。卵淡绿色,卵壳薄而光亮。若虫没有太大差别。

(3)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 根瘤蚜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为根瘤型。主要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一年发生8代。以幼龄若虫在表土或根部土缝中越冬。春季4月份以后越冬若虫开始为害。若虫蜕4次皮后变成无翅雌蚜,在根部产卵繁殖。全年5~6月份和9月份为为害高峰。

葡萄根瘤蚜的发育和气候土壤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卵和若虫在土里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13~-15℃的地温条件下才有可能冻死。一般土温上升到13℃时开始活动,春、夏、秋三季气候温暖,降雨量少,有利根瘤蚜的发生与繁殖,降雨量大会影响它的繁殖,气候干旱则为害严重。沙性土壤不利于根瘤蚜的活动,一般为害较轻。

(4)防治方法 在加强检疫的基础上对引进的插条用50%辛硫磷1500倍液可杀死根瘤蚜;嫁接苗防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推广的砧木主要有SO4、5BB、101-14等;对于发病的葡萄园可采用在冬灌时对果园进行长达几周的淹水,可以有效的控制根瘤蚜的为害,但该方法会导致部分葡萄树的死亡;药物防治主要有土壤喷施六氯丁二烯或土施辛硫磷方法,效果较好。对叶瘿型的防治主要是叶面喷施1.5%的蒽油和0.3%二硝基磷甲酚的混合液。目前没有彻底防治根瘤蚜的化学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