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43页(2469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多孔菌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又名白茯苓、云苓。主要含有β-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胺酸、麦角甾钾盐;甘、淡、平;入心、脾、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适用于水肿尿少,痰饮悸眩;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本草撷英〕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药品化义:茯苓最为利水渗湿要药。

时珍:《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

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走;痰之功湿也。茯苓又可以行湿。

备要: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宁心益气、寒热烦满、生津止渴、心下结痛、清热安胎。

指掌:其用有六:利窍而除湿,益气而和中,小便多能止,大便结而能通,心惊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

〔名医心得〕 焦树德: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1]

肠机能薄弱、消化

胃内停水,饮水而,

便溏泻,皮下水肿,

均尝用之。[2]

张笛峰 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 证见中脘特别恶寒怕冷者,重用茯苓30克,配肉桂9克,以温阳涤饮。[3]

魁梧 治痰浊留滞之背痛 以茯苓配杏仁各15克,心肺脾同治,效果满意。[4]

岳美中:茯苓——斑秃 一味茯苓饮:茯苓500~1000克,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一日二次,要坚持服用至发根生出为度。岳老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浸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本品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5]

〔药理与应用〕 1.利尿作用:25%浸剂按0.5克/千克,给家腹腔注射,对正常家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利尿作用与钾盐无关。茯苓的浸剂灌胃,对正常大也有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100%的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能杀死钩端螺旋体,而水煎剂无效。

3.抗肿瘤作用:茯苓聚糖的支链被切断成为茯苓次聚糖时,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达96.88%,并表明茯苓次聚糖对肿瘤有抗肿瘤活性作用。茯苓多糖与抗癌药物合用,则显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4.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对αCB引起的皮肤迟发反应的细胞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并增加胸腺淋巴结重量,使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跃。溶血空斑试验表明对小鼠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茯苓煎剂亦有此作用。

5.镇静作用:茯神煎剂按5-10克腹腔注射,对预先予咖啡因或未给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并增强戊巴比妥钠麻醉作用。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酸分泌及游离酸含量。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7.其他:尚促进乳汁分泌,促肾功恢复,对离体蛙心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速心率的作用。

临床用于各种水肿、慢性胃炎、溃疡病、神经哀弱、癌症后期的综合治疗等。

〔剂量用法〕 10~15克,安神可以朱砂拌用,称朱茯苓。

〔按语〕 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气,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凡水肿胀满、痰饮内停之证,无论虚实寒热,皆可用之。今多用于心源性、肾源性水肿。又能健脾,而治脾虚诸证,脾虚水泛,食少便溏,每为常用。尚有安神之功,适于痰浊内阻、心脾不足者,且多以朱砂拌之。本品临床应用时一般分为三部分:黑色外皮称茯苓皮,功专行皮肤水湿;近外皮部的外层呈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内层色白者称白茯苓。习惯认为赤茯苓偏于利湿,白茯苓偏于健脾,现多不再分用。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称茯神,亦称抱茯神,多用于安神。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38

[2]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55

[3]肖森茂、彭永开.百家配伍用药采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99

[4]熊槐梧.浙江中医杂志.1985;5:197

[5]岳美中.岳美中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9:149

上一篇:豨莶 下一篇:猪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