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07页(201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节足动物蜈蚣科昆虫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又名金头蜈蚣、天;含组织胺、溶血蛋白质、蚁酸、胆固醇及多种氨基酸;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等症,常与全蝎、僵蚕等配伍使用。用于疮疬肿毒、瘰疬结核等,可与其他解毒药同用,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多与全蝎、天麻、僵蛋、川芎等同用。

〔本草撷英〕 本经:主啖诸毒,温症,去三虫。

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时珍: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名医心得〕 李介鸣:心绞痛 以蜈蚣一条配伍全蝎3克,研末分冲,用于难治性心绞痛,疗效甚佳。[1]

王为兰:类风湿性关节炎 蜈蚣性善走窜,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见脊椎胀痛、僵硬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

朱良春:(1)消化不良 自制验方蜈蚣儿茶散:蜈蚣、儿茶分别研为极细末,6个月以下者,每次服蜈蚣粉0.2克、儿茶0.125克;6~12个月者,每次服蜈蚣0.4克、儿茶0.25克,1~2岁者,每次服蜈蚣0.6克、儿茶0.25克,均一日三次。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呕吐、腹泻、小便减少等症,可在补液的基础上选用此法,多可在短期内治愈。[3](2)百日咳 蜈蚣、甘草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岁用1.5克,3~4岁用2克;1日2次,连服5~7天。一般效果较好。方中蜈蚣解痉定咳,甘草润肺止嗽,二者相辅相成。(3)眼 用蜈蚣粉加5%冰片,置于鸡眼上,以胶布封固,数日后可软化脱落(胶布必须贴牢、贴紧,否则无效)。(4)慢性骨髓炎 蜈蚣10条,研粉,装入胶囊,分为7等份,日服1份;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5)脱发、斑秃 用活蜈蚣10条余,浸入半斤豆油中;3日后用棉球蘸油涂搽患处,1日2次。连用7~14日。临床观察,此油具有促进毛发再生的作用。[4]

〔药理与应用〕 1、抗惊厥作用:对士的宁、烟碱等引起的小惊厥有对抗作用,且效价比全蝎高。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癫痫、惊厥抽搐等。

2、抗肿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肝癌瘤体的抑制率为26%;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可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

3、降压作用;10%蜈蚣酊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降压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4、抗结核菌及真菌作用:对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结核病、风疹,扁平疣及带状疱疹、口疮等。

此外,本药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临床应用当注意,不可过量使用。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1~3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外用:研末或油浸涂敷患处。

〔按语〕 蜈蚣辛温有毒,性善走窜,作用强烈,为息风止痉之要药,且擅长外科解毒,尤善解蛇毒,内服外用功效均佳。唯毒烈之品,用量应仔细斟酌,应根据病情,体质,配伍情况决定,不可任意加大剂量,一次用量超过15克就有中毒可能。若需大剂量使用者,可由常规量开始,根据服药反应,渐次增加。孕妇及小儿慢惊忌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岐.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

[2]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编委会.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208

[3]朱良春.朱良春用药经验.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21

[4]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21~22

上一篇:全蝎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