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收缩性头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神经内科手册》第318页(5058字)
肌收缩性头痛(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MCH),是由于精神紧张等多种原因产生头、颈部肌肉持久收缩引起的一种头痛,精神性头痛(psychogenic headache)、精神-肌原性头痛(psychomyogenic headache)、应激性头痛(stress headache)、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及肌紧张头痛(muscle tention headache)均属本病范畴,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双侧枕-颈部疼痛或全头部紧束感、重压感。祖国医学属“痰厥头痛”、“气滞头痛”范畴。
【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头颈部肌肉持久收缩所致,常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等精神应激,尤其是过于认真的性格或神经质者更易引起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由精神应激引起的肌收缩性头痛,又称精神性头痛;②头、颈部外伤引起软组织损伤,局部可产生致痛物质,而惹致颅-颈肌持续收缩;③长期倚床看书、仰头看电视、写字时不良姿势等引起头、颈、肩胛带不合理姿势;④高血压、偏头痛等血管性头痛频繁发作,引起继发性头、颈肌持久收缩;⑤其他如颈椎病等颈椎关节疾病,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副鼻窦炎等五官疾病,咬合不良等口腔疾病以及寒冷等恶劣气候影响均可诱发或加重肌收缩头痛。有人将以上各种病因引起者归属于继发性颈肌收缩性头痛,而对部分不能询及上述有关病因的本病患者,称原发性肌收缩性头痛。
本病虽迁延难愈,但预后良好,迄今本病无尸检材料。一般认为,精神应激或头、颈部持久不合理姿势,往往可引起环绕颅骨的额肌、颞肌和颈项肌、肩胛带肌的持续收缩,并进一步引致肌肉内循环障碍、血流减少,使局部组织产生乳酸及P物质等致痛物质蓄积;高血压、寒冷等因素常可引起头颈部血管反射性收缩,使局部血流减少,而产生致痛物质蓄积;头颈部外伤常可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继发头、颈部肌肉收缩和产生致痛物质。以上各种原因产生的局部致痛物质蓄积,引起头-颈部疼痛,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头-颈部肌肉保护性持续收缩,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在这病理生理过程还可产生单胺类递质及内啡肽减少,使不快刺激阈值降低,而同时发生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
二、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乃髓海所在。依赖肝肾濡养及脾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气血充于脑,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伏于经络或内伤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皆可发生头痛。
(一)风邪伏于经络:“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风邪外袭,上犯巅顶,伏于经络。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而致头痛。
(二)肝气郁结:肝主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和,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血逆乱,上扰清窍而为头痛。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头痛:大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一般在晨间醒来或起床不久,便觉双侧枕部、枕下颈项部或/及额-颞部等处发生间歇疼痛,每次疼痛约持续数小时。渐渐间歇缓解时间缩短,头痛时间延长,乃至整天头痛,常可在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内持续存在不同部位、程度不等的头痛而无缓解。头痛性质以头部重压感(中医称“头重如裹”)、紧束感等钝痛为多见,但几乎没有因头痛而被迫停止工作、学习,也极少需卧床休息者。多数病人往往长期自服用止痛药,造成药物依赖性,而过渡为慢性头痛。
(二)伴发症状:持续头痛的患者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头昏、头晕、颈项疼痛、肩僵硬感、恶心等。精神性头痛患者常有伴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等。
二、体征
(一)在颈项肌、枕肌、颞肌常可扪及局部硬结,并有明显压痛。
(二)下颌开闭征(up and down of jaw sign):患者坐位,令尽量全身放松,检查者用左手固定其头颈部,右手以拇、食、中三指扳动其下颌作小幅度上下(开闭)运动,如有抗力感而不易顺利上下开闭下颌;或在做下颌被动动作时,其头部也随之运动者为阳性。
(三)无形枕试验(invisible pillow test):令患者仰卧,全身肌肉完全放松。检查者用手在患者枕部将头颈轻轻离枕托起,然后突然将手撤去,如病人头颈仍保持原位不动而不下落者称阳性。
(四)安乐椅征(armchair sign)令患者全身完全放松地靠在扶手椅上,检查者坐于患者前方,用双手分别在其一侧的腋下和腕部将其上肢轻轻托起,然后突然撤除双手,患者上肢不落下者为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性格特征:办事过于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或神经质倾向者。
(二)一般内科检查及神经系统体检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异常。
(三)头、颈部肌肉有硬结、压痛。
(四)颞肌、枕肌、项肌、岗上肌等头、颈、肩肌肉过度紧张,下颌开闭征、无形枕试验和安乐椅试验阳性。
(五)颈肌肌电图多有静息时异常电位。
(六)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及颈椎病变。
二、鉴别诊断
(一)偏头痛:虽然偏头痛亦在精神应激时易发作,但尚具有以下特点:①通常为间歇发作性搏动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②发作时大多不能坚持工作而需休息;③发作间歇期正常;④咖啡因麦角碱对头痛发作有显效。
(二)抑郁症头痛:①症状大多在一日内波动,上午重,下午、晚上减轻;②有浅睡、早醒特征的睡眠障碍;③情绪明显低落伴食欲减退、全身倦怠等;④肌松弛剂无效,而抗抑郁剂有效。
(三)枕管综合征(oceipital tunnel syndrome):这是枕大神经在穿过半棘肌和帽状肌组成的纤维管道时受到绞扼所致。本征经常与MCH合并存在。但其尚具有以下特点:①常有轻度头部外伤史;②枕大神经压痛显着;③枕大神经局部阻滞后头痛缓解。
附:诊断标准
肌收缩性头痛诊断标准(Ad Hoc委员会,1989):
(一)慢性起病,每月至少有15天头痛,并持续6个月以上。
(二)疼痛部位都是双侧性。
(三)头痛为轻至中度重压感、紧束感,日常生活活动头痛不加重;头痛不影响工作。
(四)颅周及颈项部肌肉有硬结、压痛。
(五)肌电图:静息时可见异常收缩电活动。
(六)排除颅压增高或降低、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心理治疗
耐心地向患者说明本病的发病机制,消除患者的顾虑,争取与医师紧密配合。
(二)药物治疗
1.肌松弛剂:可选用氯唑沙宗、妙纳、脊舒等。一般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2.抗焦虑药:常与肌松弛剂并用,如安定2.5mg,1日3次。对有抑郁症状者,可并用麦普替林等抗抑郁剂。
3.糖皮质激素局部阻滞疗法:在头-颈部肌肉硬结、压痛处局部注射,常用醋酸强的松龙或确炎舒松,每点0.5~1.0ml,每次注射2~3个点,每周1次;也可用德保松1ml分注于2~3点内,每2~4周1次。通常6~8次为1疗程,疗效显着。
4.对以上疗效不着者,可采用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法(EMG biofeedback taining)或自主神经训练法,约半数以上患者获得颈肌紧张明显缓解。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邪伏经络
[主证]持续性额、颞、枕部束箍样疼痛,头部发紧、有麻木感,遇风尤剧。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白芷10g,薄荷8g,川芎10g,细辛3g,天麻10g,炙川乌6g,甘草10g,茶叶6g。
口苦、面红、目赤加龙胆草、黄芩、栀子,眩晕欲倒、耳鸣耳聋,震颤者加石决明、珍珠母、天麻。
2.肝郁气结
[主证]头痛缠绵,焦虑、紧张、烦躁、胸闷胁痛,每因情志波动而症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解郁,平肝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8g,川芎15g,香附10g,杭白芍10g,甘草10g,钩藤10g(后下),菊花10g,草决明15g,白蒺藜10g,元胡10g。
夹瘀血、舌紫暗有瘀点加桃红、赤芍、五灵脂;伴痰热加半夏、橘红、黄芩、胆南星;日久痛甚者加入虫类搜逐之品全蝎、蜈蚣、地鳖虫。
(二)中医药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气滞血瘀主证者,取穴风池、百会、太阳、合谷、太冲,各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有风寒主证者,取穴风府、列缺、外关,针风府施小幅度提针捻转手法,列缺、外关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2.其他:按摩及理疗对解除肌肉持续收缩较为有效。
【预防】
生活指导对本病的预防极为重要:①纠正职业性或习惯性不良姿势;②适当安排工作、学习、及生活,劳逸结合;③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利用双休日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以减轻情绪紧张;⑤积极对偏头痛、抑郁症、高血压等原发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