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核算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372页(21373字)

一、外商投资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各种耗费,叫做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为正确、及时,客观、准确地核算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必须遵循以下成本核算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由税法和会计制度作出统一的规定,目的是为了使企业严格区分补偿与积累的界限,保证成本的真实性,保证国家税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是外商投资企业成本核算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2)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凡属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成本,不论其支出与否,都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凡不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成本,不论其支出与否,都不能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3)划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期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产成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核实期末在产品数量,并按规定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企业不得为了调节各期损益而任意提高或压低期末在产品成本。

(4)划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凡是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直接计入,凡制度规定需分配计入成本的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方法,按合理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后计入,企业不得任意提高或压低某种产品的成本。

(5)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前后一致。企业应按照成本核算对象结合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须按规定报批后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变更,并在变更年度的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6)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车间班组的成本界限。成本核算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企业应将成本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车间和各班组,建立责任中心,成本核算应按各责任中心实际发生的成本分别进行,以便随时掌握和考核各部门、车间和班组的业绩。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成本项目的设置及含义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按照可以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和需要分配后计入成本的费用分别设置或归类设置成本项目。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企业如有必要,还可将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外部加工费、专用工具、燃料及动力和废品损失等分设成本项目进行核算。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或者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料、材料及外购和自制半成品等,不设燃料动力项目的企业,直接材料中应包括燃料和动力。

直接工资是指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保险福利费国家对中方职工的物价等补贴以及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和住房补助基金等。企业应付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奖励津贴等制度,以及工时、产量等记录资料正确计算。

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生产部门或车间和生产管理部门在组织和管理生产中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国家给予中方职工的各种劳保福利和补贴),生产部门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融资租赁以外的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环境保护费和存货盘亏等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应以实际发生数计入成本,凡应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凡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或递延支出分期摊入成本。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过程,就是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从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直至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一般需经过以下几道基本程序:①按经济用途归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②按受益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③按产品受益多少分配制造费用;④按一定标准将本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企业一般需开设“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成本计算类帐户,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其中“生产成本”帐户应按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分别归集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费用,“制造费用”帐户应按车间和部门设置明细帐,分别归集各部门各车间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生产费用。企业如有较大的辅助生产车间,需要单独归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可将“生产成本”帐户分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两个帐户,分别归集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工业企业的材料费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费用。企业耗用的各项材料,应当按照实际耗用的数量和帐面单价计算,计入成本。平时各车间各部门领用材料时,一般应由用料部门填制领料凭证,向供应部门领用,供应部门定期编制发料汇总表,送企业财会部门,经审核无误后,据以编制记帐凭证。

[例1]中外合资诺亚工业有限公司1994年5月份供应部门编制的发料汇总表,如图表3-9-1所示。

图表3-9-1

发料凭证汇总表 1994年5月份

根据以上发料凭证汇总表,财会部门帐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6400.00

——B产品 ¥105000.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4800.00

——第二车间 ¥16400.00

贷:原材料 ¥232600.00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125.00

——B产品 ¥1225.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85.00

——第二车间 ¥205.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740.00

同时,借:生产成本——A产品 ¥54.40(红字)

——B产品 ¥59.50(红字)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3.90(红字)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3000.00

——第二车间 ¥4200

贷:低值易耗品 ¥7200.00

假定该公司低值易耗品一次性计入生产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52.50

——第二车间 ¥73.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26.00

(2)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企业据以归集和分配工资费用的依据是中方和外方职工工资结算单。企业财会部门应根据工资结算单汇总编制工资分配表,根据工资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将工资计入生产费用。

[例2]中外合资诺亚工业有限公司1994年5月份据工资结算单编制的工资分配表,如图表3-9-2所示。其帐务处理如下:

图表3-9-2

工资分配表 1994年5月

借:生产本成——A产品 ¥30000.00

——B产品 ¥36000.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000.00

——第二车间 ¥2000.00

——总部 ¥8000.00

管理费用 5000.00

销售费用 14400.00

贷:应付工资——应付中方职工工资 ¥50000.00

——应付中方职工劳保福利费用国家各项补贴 ¥50400.00

——应付外方职工工资 US$513317@8.25 ¥,42400.00

(3)其他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工业企业除了材料和工资以外的其它生产费用,如折旧费、大修理费等等,一般不能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而应先在制造费用帐户中归集。

[例3]康信特公司1994年5月份根据月初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原价和月折旧率计算该月应提折旧额为15696元,其中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共计13000元,(第一车间6400元,第二车间6600元),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2696元。财会部门应在月末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并据此作以下分录将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折旧费 ¥6400.00

——第二车间-折旧费 ¥6600.00

管理费用——折旧费 ¥2696.00

贷:累计折旧 ¥15696.00

若公司该月份还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共计10000元,全部属第一车间的修理费,则应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修理费 ¥1000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0000.00

企业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凡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的,均应先在“制造费用”帐户中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

本例“生产成本”帐户和“制造费用”帐户归集的本月生产成本用丁字帐列示如图表3-9-3所示。

图表3-9-3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企业若有较大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水、配电、修理车间等,平时需单独归集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种费用,在月末计算成本时,则需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个受益部门和车间的生产费用帐户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直接分配法是将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生产费用,在各个受益部门和车间按受益数量多少进行分配,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则不相互分配费用。

[例4]南德隆公司供电车间本月共发生各项费用共计73800元,全厂各部门各车间本月共耗电244000度,其中修理车间耗电20000度,则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为:738÷(244000-20000)=0.33元/度,用该分配率乘以各部门各车间的耗电量,就可得到各部门各车间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适用于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或各个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相互提供劳务的企业。

一次交互分配法是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计算出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计算方法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费用加上应负担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减去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然后,再按直接分配法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分配给各个受益部门和车间。

计划成本分配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是以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单位计划成本乘以为各部门、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得出各部门、车间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则列入企业的制造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每月费用数和提供劳务数相对稳定,比较容易准确地制订出计划成本的企业。

代数分配法是先用代数联立方程式计算出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单位产品或服务量成本,再根据各受益单位的受益数量计算出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例5]阳朔矿业公司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份,供电车间共发电396度,发生各种费用13068元,供水车间共供水46220吨,发生各种费用5084元。该月份,供电车间用水10000吨,供水车间耗电15000度。

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应先计算出供电车间和供水车间的单位成本。现设每度电的成本为x,每吨水的成本为y,根据以上资料,可得以下联立代数方程式:

解以上联立方程,得:

x=0.390 y=0.236

用以上单位成本乘以各用电用水部门和车间所耗用的电、水数量,就可以得到各部门各车间应负担的电费和水费。

(5)制造费用的分配。如前所述,制造费用应按车间和部门设置明细帐,归集各车间和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应将本车间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应采用适当的标准,将本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其他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亦应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分配制造费用,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按机器工时比例或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等进行分配,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生产状况确定。

[例6]按前述的资料,假定第一车间生产A产品共耗费8000工时,生产B产品共耗6000工时,第二车间生产A产品共耗费7000工时,生产B产品共耗费6400工时。根据工时比例可分配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如下:

A产品应负担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为8000×2.603=20824元,B产品应负担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为36437.50-20824=15613.50元。

分配第二车间的制造费用如下:

A产品应负担第二车间制造费用为7000×2.20=15400元,B产品应负担第二车间制造费用为29478.5-15400=14078.50元。

根据以上分配结果应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0824.00

——B产品 ¥15613.50

贷: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36437.50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5400.00

——B产品 ¥14078.50

贷:制造费用——第二车间 ¥29478.50

制造费用分配完毕,A、B产品生产成本帐户的记录将如图表3-9-4所示

图表3-9-4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分配。生产费用经过以上各步骤的归集和分配之后,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都已集中反映在生产费用明细帐中。如果产品全部完工,没有期末在产品,则生产成本明细帐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产品全都尚未完工,全部是在产品,则生产费用明细帐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在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部分完工,期末有完工产品也有在产品,则应按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费用明细帐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若期初有在产品成本,则在分配生产费用之前,还应将期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期生产费用相加,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及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为: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常用的方法有:

①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各期之间的在产品数量都很小,不计算在产品成本也不会对完工产品成本产生太大的影响,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将某种产品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②按固定数量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各期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月初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差别不大,为简化计算工作,可按年初在产品数量计算各期在产品成本。这时,某种产品当期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待年终时,应对在产品进行一次盘点,根据实际盘点的数量,重新计算在产品成本。

③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在定额管理比较健全的企业,可根据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乘以各种材料的单位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得出在产品的定额材料成本。用各工序的在产品数量乘以该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和计划小时工资,得出在产品的定额工资成本。用工时定额消耗乘以计划每小时费用,得出在产品的定额费用。最后,将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定额工资成本和定额费用相加,得出在产品定额成本。

④按约当产量计算在产品成本,将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约当产量,即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将生产费用明细帐上归集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如果原材料属生产过程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件产成品和每件在产品的原材料成本相同,则在分配原材料费用时,不能计算在产品原材料项目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陆续投入的,则各工序在产品要按其投料程序(已投入原材料占产成品原材料的比重)计算约当产量。

工资费用和其他费用一般随生产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加,因此均应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例7]以前述生产费用明细帐所归集的费用资料为例。假定该企业没有期初在产品,本月共投产A产品20000件,B产品10000件,月末A产品完工12000件,月末在产品有3000件处于第一道工序,5000件处于第二道工序。按该企业工时定额计算,处于第一道工序的产品完工程度为30%,处于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为70%。A产品的原材料为投产时一次性投入。本月投入的B产品已全部完工。

因B产品已全部完工,故本期“生产成本——B产品”帐户所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B产品的成本,月末,应作如下结转分录:

借:产成品——B产品 ¥171857.50

贷:生产成本——B产品 ¥171857.50

A产品尚未全部完工,用约当产量法计算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如下:

①按以下公式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各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该工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第一道工序A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3000×30%=900件

第二道工序A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5000×70%=3500件

A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总额=900+3500=4400件

②计算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的分配率:

因原材料是投产时一次投入,故不按约当产量分配,该月A产品直接材料费用97470.6元。

工资及制造费用按约当产量分配:

③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原材料成本=8000×4.87=38960元

在产品工资成本=4400×1.83==8052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4400×2.21=9764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成本=97470.6-38960==58510.60元

完工产品工资成本=30000-8052=21948元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36224-9724=26500元

完工产品成本总额=58510.60+21948+26500=106958.60元

根据以上计算内容,财会部门可编制生产费用分配表,如图表3-9-5所示。

图表3-9-5

A产品生产费用分配表

1994年5月份

根据生产费用分配表和A产品完工产品的入库凭证等,应作分录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产成品——A产品 ¥106958.6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106958.60

至此,“生产成本——A产品”帐户记录情况如图表3-9-6所示。

图表3-9-6

生产成本——A产品

四、成本计算方法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常用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定额法或标准成本法。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生产类型及成本管理的需要选用一种方法,或同时选用几种方法。

1.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品种法是按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例如发电、采掘等。某些多步骤生产的产品,如果生产是按流水线进行,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也可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企业,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这种产品,只需为这种产品开设一张成本计算单,将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直接记入该成本计算单。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象发电、采掘企业);或在产品数量很小可以略而不计,则本月成本计算单上所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这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有在产品,而且数量较多,就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如果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就需要按不同品种分别设立成本计算单,平时将直接费用记入成本计算单中。间接费用则要通过分配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单中。

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前面我们在说明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时,所举的例子就是运用品种法。所以,品种法关于生产费用汇总和分配等程序,基本上体现了一切成本计算方法所共有的基本原理。

2.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产品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大量的多步骤生产,如纺织、造纸等。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企业,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用途及管理上对各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又可选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或平行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既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又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按照产品生产步骤结转生产费用,每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都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逐步向后结转,因此,每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都是从第一步骤起至该步骤止的累积成本。

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企业,如果其半成品也经常作为商品对外销售,为了计算外售半成品的成本,就需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有些半成品虽然不对外销售,但为全厂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也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

(2)平行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是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只计算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以及应由完工产品负担的本步骤生产费用份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各步骤的生产费用不随本步骤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期末计算产成品成本时,将本步骤的生产费用分为应由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和应由未完工产品负担的部份。各步骤应由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份额相加,就构成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果各步骤所产半成品不对外销售,管理上亦不要求计算出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为简化成本核算工作,通常选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由于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产成品成本的多少,取决于各步骤生产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因此,各步骤生产费用分配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产成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分配。

①各步骤先将其生产费用在本步骤完工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单位半成品成本,然后计算产成品应负担该步骤的份额。生产费用在本步骤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可采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或按定额比例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例8]长春大众汽车制造公司某产品共需经过三个生产步骤,其中第一步骤本月共投产半成品10000件,完工7000件,本步骤月初加工中在产品75件,计1040元,本月本步骤共发生各项生产费用190000元。该厂本月完工产品入库2400件,每件产成品耗用本步骤半成品2件。

假定本步骤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生产费用,本月末未完工半成品完工程度60%,则本步骤生产费用应计入工厂完工产品的份额计算如下:

②各步骤直接计算和分配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中的份额和广义在产品成本。分配时,可采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

[例9]已知在某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中,第二生产步骤的工时定额为260小时,某月份该步骤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工时和本月投产的半成品的定额工时共计80000工时,月初在产品费用2040元,本月发生生产费用31360元,本月全厂产成品产量200件。按定额比例法计算产成品成本中该步骤的份额如下:

月末广义在产品该步骤份额=2040+31360-21710=11690

3.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或单件的多步骤生产,如造船等。由于在小批生产的企业中,产品的批别通常根据客户的订单来确定,因此,分批法又称订单法。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单按批别设立,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则按一定标准分配后计入各批产品成本。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因为在小批生产的情况下,一批产品一般同时完工,在月末计算在成本时,如已全部完工,成本计算单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产成品成本。如果全部没有完工,成本计算单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在产品成本。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同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月末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才需要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

[例10]闽港机械加工厂小批生产A、B两种产品,均按订单组织生产,1994年4月1日,该厂接受A、B产品订单各一张,产量分别为1400件和1000件。

财会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通知书,开设A、B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假定A产品发生直接材料费用14000元,直接工资4200元,B产品共发生直接材料费用20000元,直接工资4000元。本月制造费用总额30000元,按工时比例分配,A、B产品耗用工时分别为4000和3500工时。月末,A产品全部完工,B产品全部未完工。

A、B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如图表3-9-7和图表3-9-8所示。

图表3-9-7

产品成本计算单(生产成本明细帐)

图表3-9-8

产品成本计算单

制造费用在A、B产品间的分配如下:

A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4×4000=16000元

B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4×3500==14000元

4.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虽然繁多,但每类产品的结构,所用原材料及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企业。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按类别开立成本计算单,按类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尔后,在同类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分配的方法可分别按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其他技术指标,也可以按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或售价进行分配。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稳定的系数,按系数分配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具体方法是,选择类内一种产量较大且较稳定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系数定为1,以其他各种产品与标准产品相比,求出其他产品的系数,再按系数进行分配。

[例11]吉港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1994年4月份生产A、B、C三种产品原材材和工艺基本相同,作为一类计算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采用系数比例分配成本。其成本计算的程序是:

(1)开设成本计算单,根据有关凭证归集该类产品的成本如图表3-9-9所示

图表3-9-9

产品成本计算单

(生产成本明细帐)

1994年4月份

(2)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为此,先根据各项定额计算各种产品的系数,如图表3-9-10所示。

图表3-9-10

系数计算表

(3)根据各种产品的系数,将该类产品总成本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如图表3-9-11所示

图表3-9-11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表

5.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定额法是企业为了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以定额成本作为成本计算的基础,在各项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耗费和发生的差异分别计算,最后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项差异,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定额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制度较健全且产品生产基本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和稳定的企业。

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首先必须制定产品的原材料、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根据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小时工资率及其他费用定额,制定出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定额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其中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计划单价,直接工资定额成本=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计划小时工资。制造费用定额根据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按产品的定额工时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定额。制定出产品的定额成本之后,应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及时、正确地核算和分析各项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为此,应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在成本计算单中分别登记。

定额制定后,如遇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应修订定额,因修订消耗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后,应将按旧定额计算的期初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为按新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系数折算方法计算:

期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期初在产品费用×(1-折算系数)

采用定额法的企业,材料的日常核算都是按计划成本进行,发生原材料费用,不论是定额内的费用还是脱离定额的差异,都是按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的。因此,在月末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时,还需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例12]某企业大量生产D产品,采用定额计算成本。1994年8月成本计算单如图表3-9-12所示。

图表3-9-12

产品成本计算单 1994年8月

表中第③栏为8月份调整定额后在产品新定额成本与旧定额成本的差异。调整后的在产品定额成本是第①与第③之和。但第③栏数字是因调整定额而产生的,7月份并未真正发生这些费用。因此,在将在产品成本调整为新定额成本的同时,要从在产品成本中减去这一调整差异(即第④栏);同时,在本月费用(第⑩栏)和产成品成本(第⒃栏)中减去这一笔并未发生的费用。

6.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定额法一样,是企业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所谓标准成本,是指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确定的生产某种产品所应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产品的实际产量和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计算产品的标准总成本,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不反映在成本计算单中,而是另设帐户反映,月终,将成本差异在已售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分别代入产品销售成本、库存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必须为各种产品制定单位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时,应充分研究企业的现有生产条件以及原料、人工及各项费用的价格等因素,力求使标准成本科学合理且略为先进。因为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计算成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标准成本来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标准成本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成本的作用,能否激励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按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分别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

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其中制造费用分配率由企业的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和标准总工时求得,标准总工时指企业各种产品的标准工时之和,按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所应达到的产量计算。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一般按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分别制定。

[例13]假定吉美机械厂的最大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机械配件Q产品50000件,每件Q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则单位Q产品的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2公斤,单价3.5元 =7元

直接人工3小时,工资率2元 =6元

单位标准成本 =18.4(元)

1994年10月,该厂共生产Q产品48000件,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如下(假定月初月末没有在产品):

直接材料95000公斤,单价3.8元 =361000元

直接工时145000小时,工资率2.2元 =319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总额 =11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150000元

10月份实际成本总额 =940000元

10月份生产48000件Q产品的标准成本为(18.4×48000)

=883200元

成本差异总额 =56800元(超支)

各项费用的核算及差异处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本月直接材料费用差异共计25000元(超支)。其中:价格差异=(3.8-3.5)×95000=28500元(超支)

耗用量差异=(95000-96000)×3.5=-3500(节约)

在标准成本法下,各项费用按其标准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成本差异另设差异帐户核算。本月份耗用直接材料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Q产品 ¥336000(标准成本)

产品成本差异——材料价差 ¥28500.00

贷:产品成本差异——材料价差 ¥3500.00

原材料 ¥361000.00(实际成本)

(2)直接人工。本月直接人工费用差异共计31000元(超支)。其中:工效差异(即工时差异)=(145000-144000)×2=2000元(超支)

工资率差异=(2.2-2)×145000=29000元(超支)

本月份核算直接工资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Q产品 ¥288000.00(标准成本)

产品成本差异——工效差 ¥2000.00

——工资率差异 ¥29000.00

贷:应付工资 ¥319000.00

(3)制造费用。本月变动制造费用差异为:

实际费用额110000-标准费用额2.4×48000=-5200(节约)其中:耗费差异=110000-0.8×145000=-6000元(节约)

效率差异=(145000-48000×3)×0.8=800元(超支)

式中0.8为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发生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110000.00(实际成本)

贷:各有关帐户 ¥110000.00

将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时(按标准成本结转),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Q产品 ¥115200.00(标准成本)

产品成本差异——制造费用效率差 ¥800.00

贷:制造费用 ¥110000.00(实际发生额)

产品成本差异——制造费用耗费差 ¥6000.00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基本相同。

本月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为6000元(超支)

其中:耗费差=(实际发生额-预算额)=150000-150000=0

效率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45000-48000×3)×1=1000(元)(超支)

生产能力利用差=(最大生产能力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标准分配率=(150000-145000)×1=5000元(超支)

固定制造费用发生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150000(实际成本)

贷:各有关帐户 ¥150000

按标准成本将制造费用计入Q产品成本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Q产品 ¥144000(48000×3)

产品成本差异——制造费用效率差 ¥1000.00

——生产能力利用差 ¥5000.00

贷:制造费用 ¥150000.00

根据以上计算和会计分录,可编制该月Q产品成本计算单,如图表3-9-13所示。

图表3-9-13

成本计算单

19××年10月份

本月产品成本差异帐户的记录用丁字帐列于图表3-9-14。

图表3-9-14

产品成本差异

月终应及时结转产品成本差异。结转时,先按以下公式计算差异率:

然后分别用产品销售成本、库存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乘以差异率,就得出各项产品成本应分配的差异额。假定该月份已售出Q产品20000件,产品销售成本为368000,则成本差异的分配为:

已售产品应分配差异=368000×6.431%=23667元

库存产品应分配差异=515200×6.431%=33133元月末结转,其会计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23667.00

贷:产品成本差异 ¥23667.00

同时,记:

借产成品 33133.00

贷:产品成本差异 33133.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