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站布置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软饮料工业手册》第1233页(2670字)
1.制冷站的组成
制冷站通常由机器间(布置压缩机、中冷器等)、设备间(布置低压循环桶、氨液分离器、低压调节站等)、室外场地(布置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等)、库房和管线所组成。
2.制冷站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
②有效地利用建筑面积、空间和场地;
③了解其他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
④处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通风环境比较好的位置;
⑤考虑安全可靠性,不设在人员集中的区域,适当的防火、防毒和防爆措施;
⑥合理的总图的位置,靠近冷负荷中心和供电中心,减少管路损失,为节能创造条件;
⑦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3.设备布置
(1)设备布置应符合流程及操作检修的要求,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凑,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建筑面积。
(2)机房内的主要通道和操作走道宽度≥1.5m。
(3)压缩机的进气、排气阀应位于主要操作通道。压力表及其他操作仪表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4)立式冷凝器布置在室外,离冷冻站外墙约为3m,并离机器间出入口较近的地方。应设置操作平台。
卧式冷凝器设在室内,应考虑其清洗和更换管子的可能。
蒸发式冷凝器一般设在室外或顶棚上,应避免太阳的直接照射。
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须考虑其液体能自流入贮液器内。
(5)低压循环贮液器专为氨泵系统所设,应靠近氨泵。其设置高度,应使其内贮存氨液的最低液面高于氨泵液体入口的静液柱(1~3m),以保证克服氨泵进液管线上的各种阻力。
(6)调节站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其阀门的安装高度在0.8~1.5m范围内,调节站应装设压力表。
4.管道布置
(1)管路布置要点
①管路布置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经济合理,阻力小,并适应注意整齐。
②管路坡度方向,可按1%~3%选择,见表6-7-82。
表6-7-82 系统管道坡度方向
③管路布置时,供液管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弯曲现象,气体吸入管不应有局部向下凹的弯曲现象,以避免产生“气囊”和“液囊”,阻碍供液和气体的通过。
④管路支、吊架布置应考虑热膨胀,一般均利用管道弯曲部分自然补偿。但当低压管段直线长度超过100m和高压管段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应适当设置伸缩器。在金属支、吊架上安装低压管路时,应根据保温层厚度设置木垫块。各种管道的膨胀量计算公式为:
Lp=KL△t
式中 Lp——管道的膨胀量,mm
K——钢材的膨胀系数,6.9×10-6/℃
L——计算管道的长度,mm
△t——管子内外温差,℃
(2)管路管径的选择
①氨系统的管路一律采用无缝钢管,水系统的管路可采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盐水管路采用镀锌钢管。
②管径计算是由氨制冷剂的流量或负荷,压力降和流体的速度决定,在管道系统中允许压力降和允许流体的速度应符合规定。
③管径计算
式中 D——管径的直径,m
G——管路中介质流量,kg/h
v——介质比体积,m3/kg
w——介质在管路中的流速,m/s
(3)管道允许的压力降,见表6-7-83。
表6-7-83 氨制冷管道允许压力降
注:①吸气管或回气管允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1℃。
②排气管允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0.5℃。
(4)各种管道的允许流速,见表6-7-84。
表6-7-84 制冷管道允许流速
(5)设备及管道的保温 凡属低温的设备和管道(在蒸发压力下工作)均需做保温结构,保温结构由防腐层、保温层、防潮层、保护层和色层等部分组成,管道保温层厚度见表6-4-48,设备保冷层厚度见表6-7-85。
表6-7-85 设备保冷层厚度 单位:mm
注:表中温度t1、t2和t3同表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