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252页(2230字)

菊花,华北俗称九花,以农历九月左右开花而名:古文中常称黄花,以野生多黄花,栽培药菊亦有黄花,园艺栽培也以黄花为多见。

多年生草本。

菊花原产我国。江南、江北多有野生,栽培变种甚多,花色大小多有不同。宋代《本草衍义》称有二十余种,宋人刘蒙泉《菊谱》则有一百六十三品,范至能《石湖菊谱》、史正志《老圃菊谱》等多至三百余种。《本草纲目》卷15则称九百种,是花卉园艺的重要品种。

习惯上,野生菊花称野菊花,以其味苦,称苦薏,多药用。当前,药用菊花均为栽培莳养品种,道地药材白色者有产于安徽亳县的亳菊,产于滁县的滁菊,产于歙县的歙菊,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的怀菊,产于河北安国地区的祁菊,产于四川的川菊,产于杭州的称杭白菊或白茶菊。黄色者主要是杭州产杭黄菊,或称黄甘菊。一般主张:“食品须用甘菊,入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苦薏者尔。”

菊花在我国大江南北、城市乡镇广为栽培。花大,花期长,从春夏之交一直开到霜降以后。大多气味幽香,为许多家庭所喜爱。而且,如李时珍所说“其苗可蔬,叶可啜(chuò,喝),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用这样几句话来总结甜菊花:“甘凉,清利头目,养血息风,清疔肿。点茶、蒸露、酿酒皆佳。”晋·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du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达世情。”早已脍炙人口,为人传颂。菊,不但意味着风雅,而且是保健佳品。

准备饮用、食用或药用的菊花,除鲜用的以外,多在方开未盛时采摘,阴干。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香气,而且效用较佳。用叶虽然随时可取,也以新嫩叶较佳,可鲜用,也可阴干备用。

据报道,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致病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某些皮肤致病真菌有些抑制作用。高浓度对某些类型流感病毒、ECHO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中药大辞典》、《浙南本草新编》)。菊花是许多现代中成药的重要组成,也是温病着名方剂桑菊饮的主要组成。

家庭中,可以采用以下防治疾病措施:

菊花饮(《寿世良方》)治疔毒及一切无名肿毒:白菊花叶、连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滚酒调服;用酒煮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处,留头不敷,盖被睡卧出汗。

《本草纲目拾遗》治疗毒:菊叶一握,冬日用根,捣汁服一升。

《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菊苗粥:用甘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

《随息居饮食谱》概括甘菊花的效用:“久患头风,或疾时作,甘菊花去蒂装枕用。疔肿垂死,甘菊花一握,捣汁饮;冬用取根用。

女人阴肿,甘菊苗杵烂煎汤,先熏后洗。”

关于菊花枕,大约北宋初年的《日华子诸家本草》就有“作枕明目”的记载。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主张老年人“其枕宜用夹熟色帛为之,实以菊花。制在低长,低则寝无罅风,长则转不落枕。”可知菊花枕的使用,至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经验,取干菊花一味装入枕心即可。菊花枕对高血压、眩晕有效。老年人可用,中年人、青年人用,亦无不可。

治“女人阴肿”方原出元人《世医得效方》卷14:治阴门肿方:“以甘菊苗研烂,百沸汤淋洗,先熏后洗。”

又,《本草纲目》卷15引吴旻《扶寿方》治膝风疼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久则自除。

据报告,沈阳市第八人民医院用菊花(成人每次6g)煎剂,预防感冒,每月投药一次,有一定效果。另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本法预防感冒后,气管炎的复发率也比上一年降低62%。赣州市卫生防疫站用50%菊花煎液喷咽,每次2ml,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带菌者,一次喷药后64/78(82%)转阴。据此,推荐饮用菊花茶保健。每日饮茶时,在茶杯中加甘菊花(杭白菊,或自己晒制的菊花)一两朵,则茶水清绿晶莹,清香倍增,除可清头明目外,还可以预防疾病之效。菊花无毒,可以长期服用。

唐代《食疗本草》说:“甘菊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日华子诸家本草》则说:“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明初《救荒本草》将菊归入花、叶皆可食类内,谓:“采叶渫(zhá,炸)食,或作羹皆可。”因此,茎、叶食用方法可无严格限制。《食疗本草》所说采集时间为农历。正月正是冬季,避风处或室内可能有叶可采,南方或可采嫩叶,各地也不必严格限制在正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