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标准的贯彻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31页(2222字)

标准的贯彻是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的延续,是为共同重复使用标准化成果进行的工作,更是验证标准的实践过程。因而,标准颁发后,积极、认真抓好标准的贯彻,技术标准才能在人类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发挥预期的作用和效果;才能衡量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发现和解决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按标准化的运行规律不断地由低级向更高级发展。

1.贯彻标准的做法

贯彻标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细致的工作,要涉及到许多部门、单位和人的事,需做大量的工作,有时还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因而,在贯彻标准过程中,同样也要按照贯彻标准的工作程序。从全局来讲,贯彻标准要有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如及时地提供标准、编写宣贯教材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等;组织力量解决贯彻中出现的问题,如刀、量具、仪器和设备以及落实专业生产厂等。在实施中要及时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及时积累数据与资料和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或修订标准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

贯彻标准的做法要根据标准本身的内容和各行各业以及科研、大专院校等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直接贯彻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业、部标准),在科学与生产实践中,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不作任何压缩或补充。如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通用性大、基础性强的标准等。

(2)选择贯彻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专业、部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往往是从全国各行业的共同要求或从专业各部的共同特点制定的。所以在贯彻标准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选择。如紧固件、材料的品种规格标准;广泛使用的零部件标准、结构要素等。但不准降低和改变选用部分的标准内容和质量要求。

(3)补充贯彻有些标准为了有较大的通用性,内容往往比较概括或只对某些项目作出规定。如通用技术条件、专业用结构要素等,因而,在执行这种标准时,一般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一些补充规定,但不能降低原标准的要求。

标准化是个系统工程,贯彻标准同样也有系统的要求。否则就会造成标准贯彻中的不协调。特别是在贯彻适用范围广、扩散性强的互换性基础标准时,必须与有关标准相配套,否则标准将无法贯彻,或将影响企业生产技术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贯彻公差与配合新标准,就必须有检验标准、量规标准以及采用新公差与配合国标的紧固件、零部件、工艺装备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标准。又如在贯彻普通螺纹标准,不仅要保证标准的配套性,还要保证零部件生产的配套性,以减少因标准贯彻不当造成已生产的大量零部件的报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在贯彻标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费者和用户的意见。有些与人民直接有关的产品标准,更要注意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其他企业生产的配套产品、原材料或零部件,不能因为贯彻新标准,使得用户得不到老产品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这些一定要和用户协商解决办法,老产品的维修配件更不能中断供应,如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贯彻标准的对象与时机

贯彻标准不仅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标准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贯彻方法,还要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贯彻方法,掌握好贯彻标准的时机,及时贯彻标准。

牵涉到企业主导产品的重要标准,如产品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等标准,要立即准备条件尽早贯彻。一些轮番生产的产品,可在生产间隙,下次投产之前安排贯彻。

产品由科研转向试制生产的开始阶段。即新产品开发阶段。是制定和贯彻标准的最好时机。为保证企业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抓好产品设计阶段的标准的贯彻工作,新产品应全面地贯彻现行标准。

老产品改进及大规模技术改造阶段,也是贯彻标准的极好时机,应抓住这一时机,做好标准的配套工作,跟上产品改进和技术改造的进度要求,全面贯彻各类标准。

此外,对生产技术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审查是贯彻标准的重要内容。通过标准化审查,保证设计、工艺图样和技术文件全面正确地贯彻标准。不能只限于对图纸、技术文件的标准化情况以及产品质量进行检查,而要从方案论证开始直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都应符合标准。

还有标准的贯彻,必须与质量监督相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和检查将推动标准的进一步贯彻。因为质量监督是依据标准来监督检验的。凡对于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发合格证,优质产品发优质产品标志或认证标记。在当生产与使用者发生矛盾和争执时,由质量监督机构按标准执行仲裁检验。对于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的企业或产品,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停产整顿或停发产品合格证、优质标志,帮助企业贯彻标准,提高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