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标准化效益的概念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217页(1795字)

人类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总会产生某种效益。标准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所产生一系列的效益则为标准化效益。

标准化之所以产生效益,首先表现在标准化对人类施以一种约束,即标准化为人类建立最佳活动的秩序,确立了共同的准则.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依据。其次是标准化能尽量减少重复劳动的耗费。所谓重复劳动是指劳动过程中(包括生产劳动、科学活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支出,其中有的必要,有的不必要。而标准化功能就是要消除或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例如,采用标准件可以减少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安装等许多方面的劳动耗费,搞工艺标准化可以节约重编工艺的劳动耗费。而开展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则可节省同类管理再次发生时的分析、研究、决策等方面的劳动耗费。这样尽量扩大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扩大了劳动成果的利用率,相对地降低了劳动耗费。

标准化发生作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生产、技术、使用、流通等各个部门的各个环节,因而其效益与作用各种各样。ISO和其他国家有关着作中,把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概括为:能起到合理简化品种规格的作用;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节约人力、物力的作用;能起到保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作用;能起到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能起到促进相互交流、统一理解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等等。

标准化效益不单纯局限于经济效益.还包括有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

标准化的社会效益一般是指通过制定和贯彻标准,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如,通过制定和贯彻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可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以及环境获得改善、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标准化的技术效益一般是指通过制定和贯彻标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更新和开发新产品,为组织现代化生产,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供技术基础。比如,引进技术标准的转化,为有关行业产品达到当代水平提供技术保证,相应地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一般是指通过制定和贯彻标准,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之比。换言之,就是单位劳动耗费所产生的标准化效益。它是一个相对值,即两者之比值大于1时,标准化措施才产生经济效益。在这里,有用效果是泛指贯彻和实施标准所获得的节约或其他有益的效果,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节约劳动耗费等。为便于分析和评价,可把有用效果归纳为:

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标准化投资。物化劳动是指制定和贯彻标准过程中,耗费的原料、材料、能源、仪器和设备的折旧等。活劳动是指制定和贯彻标准过程中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实际上,标准化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彼此密切相关,有时互相渗透,彼此难以区分。某项标准贯彻以后,可能表现为技术效益,也可能表现为社会效益,或表现为经济效益,或兼而有之,甚至还会产生负效益。如品种规格不合理的压缩,有时很可能要限制自由选择,满足不了用户要求,影响使用效果。

上述三类效益中,技术效益是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效益也可视为实现某项标准所产生的技术、社会、经济效益的总和。标准化所产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是标准化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以后,一般都要评价。标准化效益的评价就是指对因实施标准化而产生的社会、技术、经济效益所进行的预测、分析和计算。通过这一运行监督,一方面可以预测实施标准后,究竟能获得多大的效益,以便帮助正确地选择标准化对象、时期;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标准实施后,是否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的。标准化效益的评价对指导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