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知识、情报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168页(1628字)
信息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就会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声波、电磁波、图象等)给人带来某种信息。例如,人或动物的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有关外界及其变化的消息——即由符号和信号所传递的消息,就是一种信息。我们正是通过获得和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各种事物,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因此,信息可定义为: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N.维纳继《控制论》发表之后,在他所着的第二本书《控制论和社会》中,曾对信息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N.维纳是从通讯的角度,首先是考虑机器和动物体内部的通讯,而后又转到动物体之间的通讯的。这对于专门研究科学通讯(交流)现象的情报学来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哲学家们认为信息的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的规律与特点。现在,信息的概念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消息交换,而且还包括人与自动机之间、自动机与自动机之间的消息交换,以及动物界和植物界信号的交换。甚至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作是信息的传递。例如,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的。这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的传递。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因此,人类不断要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组成知识。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人类的认识,并非客观外界的简单摄影、摹写,人类在接受信息时是有区别和有选择的。人类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是知识的原料,这些原料经过人脑接收、选择、处理,才能组合成新的信息系统(系统化了的信息)即新的知识。新的知识首先发生并存在于人脑中,这就是主观知识。但为了适应人类的交往,知识就应具备的为感官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借助语言符号来加以表现。一旦将人们头脑中的认识结果通过某种物质载体(纸张、胶片、录音带、磁带等)记录下来,就变成了可以传递的客观知识。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发展,这种客观知识已逐步形成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体系,这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知识的创造、积累和利用的过程,而人类围绕知识所进行的交往活动,就是普遍存在着的情报过程。
另外,还要看到,知识对于认识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通讯系统中,不但信息的产生、传递、编码和解码要借助于知识,而且信息的某些数学特点也是根据对知识的分析揭示出来的。
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知识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也适合于情报与信息。
具体说来,信息、知识和情报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信息知识情报
这种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如图1.1.2-1
图1.1.2-1 信息、知识和情报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