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流派,诸子百家之一。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

墨家

至汉初,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全球三大古典逻辑体系之一,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墨辩》是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起源

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源于巫祝,“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历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当中“清庙之守”,指的是巫祝。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或称墨子。墨子的祖籍可能是孤竹国,幼时师从儒家。曾担任宋国大夫,后来又长期居住在楚国。后来不同意儒家强调的繁文缛节、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靡财害事的丧葬,遂背离儒术。墨翟背周道而用夏殷之政,强调要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复殷人之传统,否定了儒家的“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而创立墨家。墨子广收开徒,弟子达数百人。

墨家的殷商源流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黄世瑞教授和学者管役夫通过研究,发现墨家思想是对殷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殷人是一个以质朴著称的民族,注重实际效益,不喜欢在形式主义上浪费精力,墨家在这基础上延伸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墨子所强调的尚贤、尚同也是商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殷人重视工商业和严刑法治的传统也被墨家沿袭。墨家的鬼神观念与商朝的鬼神观念很接近。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平等的博爱,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商朝时存在“一子多父制”和“一子多母制”,正是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因此,孟子批判墨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而墨家的“无父”是一种母系社会的残余,商朝时女性地位是很高的,也是因为商朝具有母系社会的残余。

发展

儒家,墨家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派系,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家已分为秦墨、楚墨、齐墨三个学派,而此时墨学的影响甚至一度在孔学之上。

诠释名、实关系与三表说

墨子第一个把名、实关系当作哲学范畴提出。主张“取实予名”,认为纠緾概念难以分清是非,只有在客观实际地,才能判断是非,提出立用论要有本(根据);立论要有原(证明);立论要有用。这是著名的三表说,是中国最早期有关归纳法的论述。

认识论及逻辑学的启蒙

战国后期,后人以墨子的三表说作为基础,建立起逻辑分析诸理论,发展出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及静力学等研究,是谓“墨家后学”。

“墨家后学”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全球三大古典逻辑体系之一,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墨辩》是讲解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近代有大量学者如钱临照钻研《墨经》,发现《墨经》几乎涵盖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是墨学的贡献”。墨家把推理称为“说”,《经上》曰:“说,所以明也”;《经下》云:“在诸其所然未然者,说在于是推之”。《小取》中还提到“或、假、效、辟、侔、援、推”七种推理形式。墨子常批评儒者答非所问,墨子问儒者,“何以为乐”,答曰:“乐以为乐也”。墨子批评道:“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几何代数及光学

墨子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贡献。《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原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元。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曾指出:“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几何体系了。”。

哲学和政治主张

墨家同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领袖称为“鉅子”或“巨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所谓“墨子之门多勇士”。一般认为,墨翟未曾担任过“鉅子”。“鉅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在团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以裘褐为衣,以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