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整复与固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138页(1716字)
一、新鲜外伤性脱位的复位与固定
1.手法复位:复位时,应根据脱位的方向、位置和程度,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提挤按、按摩推拿等手法,利用肢体的杠杆作用,将脱位的骨端按照原脱出的途径通过关节囊的破裂口送回原位;并结合理筋手法,理顺筋脉,从而达到解剖复位。
复位成功的标志是关节的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和X线下解剖复原。当复位时听到响声,应立即停止拔伸牵引,以免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儿童关节脱位,复位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否则易造成骨骺分离。
多数新鲜脱位,按其受伤机理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复位失败往往是因为麻醉不完全,肌肉不松弛和复位手法不正确所致。要研究失败原因,找出阻碍复位的关键。当撕脱或游离的骨片,关节囊或肌腱被夹在关节面之间妨碍复位时,强行暴力复位会加重关节囊或肌腱的撕裂,甚至发生骨折或关节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盲目反复复位,还会形成大量疤痕,骨化性肌炎。因此,必要时考虑手术复位。
2.固定:脱位整复后,必须将伤肢固定于功能位或关节稳定的位置,以利于损伤部位的修复,防止发生习惯性脱位和骨化性肌炎。固定时间按脱位的部位及其程度而定,一般固定2~3周,不宜过长,否则易致软组织粘连而发生关节强直,影响治疗效果。
二、陈旧外伤性脱位的复位与固定
关节脱位后,因诊治延误,时间超过3周以上者,称为陈旧性关节脱位。脱位日久,由于关节囊内、外血肿机化,瘢痕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粘连,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挛缩,造成整复困难。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脱位的时间和部位及临床表现等,严格掌握手法整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青壮年患者,不超过3个月的脱位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度,且无骨折、骨质疏松、骨化性肌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采用舒筋活血药物熏洗及按摩推拿舒筋活络手法或用短时间持续牵引后,再试行手法复位;但忌用暴力,以免发生骨折。
关节脱位时间较长(超过3~6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质普遍疏松,或年老体衰,有心血管疾患,关节在脱位位置上活动极小且异常僵硬,或有骨折、神经血管损伤、骨化性肌炎及感染等,均不宜采取手法复位。
三、手法复位、固定步骤
1.舒筋活络:脱位时间长、关节活动范围小、关节周围肌肉丰厚或软组织挛缩较明显者,应先行持续牵引一周左右。成人用骨牵引,儿童用皮肤牵引。在牵引的同时,配合用舒筋活血中药,熏洗患部,并辅以按摩推拿,使挛缩的软组织逐渐松弛,粘连缓解,直至脱位的骨端牵引到关节臼附近,为手法复位创造有利条件。可拍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若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则可不牵引或短时牵引。
2.手法松解:麻醉下先充分旋转拔伸,反复摇晃,然后进行受伤关节的屈伸收展和回旋。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动作稳健缓慢,使患部在各方向的活动中松解关节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施行手法时,应用杠杆作用,使长骨干的关节端受力较大,加之粘连未完全松解以及骨骼长期废用性脱钙,操之过急可造成骨折,应耐心操作。
3.整复脱位:在筋骨粘连松解、关节活动充分时,采用适当手法复位。动作要温和,不能强使暴力。若手法复位不能成功或陈旧脱位强直在非功能位置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4.固定:复位成功后,应将患肢固定在关节较稳定的位置上,如肩关节内收位,肘关节屈曲位,髋关节伸直外展位等。肩肘关节可用绷带、三角巾固定,髋关节需用皮肤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