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最新药物手册

丁螺环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178页(1630字)

1985年在德国首次上市。

【别名】布斯哌隆,布斯帕,丁螺旋酮,布司必隆,希斯必隆,螺氮癸嘧哌嗪,Bespar,Censpar,Bristol,Buspar。

【药理】为5-HT1A部分激动剂,可因5-HT功能不同表现出激动和阻断双重作用,所以既有抗焦虑作用,也有抗抑郁作用,是治疗焦虑伴抑郁的药物。对急、慢性焦虑症、焦虑性激动、内心不安、紧张状态及各种身心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吸收快,可全部由胃肠道吸收,但首过效应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po,20mg,Tmax为40~90min。PPB高达95%,但它不会置换其他与蛋白结合的药物。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为5-羟基丁螺环酮和1-(2-嘧啶基)哌嗪(即1-PP),仍有一定生物活性。只有少量以原形自肾脏排泄,大部分以代谢物的形式排泄。T1/2为2~3h。肝、肾功能不良时可影响本品的代谢及清除率。口服单一剂量,24h内29%~63%以代谢物的形式自肾清除,18%~38%随粪便清除。

【用途及用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焦虑症。

开始时po,5mg,tid或bid,以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调整用量,每隔2~3d加5mg,可增至20~30mg/d,至达到预期的疗效。最高口服剂量不超过60mg/d。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腹泻(3%)、头痛(7%)、眩晕(9%)、神经过敏(4%)、激动(2%)及失眠。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视物不清、注意力涣散、萎靡(用量大于20mg)、口干、肌肉痛、肌肉痉挛、肌强直、耳鸣、胃部不适、睡眠障碍、梦魇、多梦、疲乏无力。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胸痛、精神错乱、抑郁、心动过速、肌无力、肌肉麻木、手足无力。

【制剂】片剂,5mg,10mg,30片/瓶。

【临床评价】陈晓岗等对广泛性焦虑症者应用丁螺环酮进行分析,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后每周末评定一次。结果其减分率:第1周末为(0.13±0.16),第2周末为(0.24±0.19),第3周末为(0.40±0.19),第4周末为(0.53±0.20)。显示丁螺环酮起效时间约是第3周末。按剂量分层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显效率为64.6%,总有效率为93.8%,高剂量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5.0%,两者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这两个剂量范围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无大的差别。王晓等以丁螺环酮开放治疗焦虑症,剂量5mg,tid,疗效不显着加至10mg,疗程4~6周。每周以HAMA及TESS评分一次。结果:痊愈5例,显着进步9例,好转4例,无效1例。至4周时评分有显着下降。治疗后TESS评分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不分性别、病程长短均无显着改变(P>0.05)。本研究显示,丁螺环酮的抗焦虑作用一般在用药2周后显效,对各项焦虑症状均有改善,但对睡眠改善不明显,故对无睡眠障碍者疗效更好。陈佐明等也比较了丁螺环酮与地西泮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组有效率为87%,地西泮组为91%,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地西泮组高于丁螺环酮组。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癫痫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重症肌无力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18岁以下者相对禁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慎用。不宜与酒精和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服药期间不宜从事机械操作。

上一篇:劳拉西泮 下一篇:最新药物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