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页(969字)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一)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 古代医家把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的小儿称为“纯阳”之体,是指小儿生机旺盛之意,而不能理解为有阳无阴,或阳气独盛。从现代医学看,小儿年龄愈小,生长发育愈快,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热量与液体也相对地比成人为多。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时期各脏腑形态和功能均未臻完善,处于较嫩弱的状态。如《诸病源候论》云:“小儿始生,肌肤未成”“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宋《小儿药证直诀》记载:“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以后又有人指出小儿“气脉未充,脏腑脆薄,腠理开疏”等。均认识到小儿虽已形成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等形体物质,但尚未充实与完善。清《温病条辨·解儿难》更指出小儿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并明确地提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述,以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阴”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阳”则指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这里所谓的“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阴)与功能活动(阳)上,均属幼稚不足,其发育未达完善的意思。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分析,小儿不论在呼吸、消化、循环、造血、泌尿、骨骼及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方面,其发育与功能均有不够成熟的地方。

现代医家对小儿为“纯阳之体”还是“稚阴稚阳之体”探讨甚多。绝大多数人认为“稚阴稚阳”之说较合理,更符合小儿生理与病理的特点。张宝林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说明新生儿由于稚阳未充,临床上易出现虚寒证候,如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窒息等;又由于稚阴未长,也容易出现阴虚阳亢之症,如脱水热等。虞佩兰等认为3岁以内小儿发病率高,且热性病多见。以感冒为例,3岁以下外感风热多见,其表现也不同于成人,说明小儿患病多从阳、从热化。然而小儿危重病例则出现虚寒征象较多、较快。有人分析61例小儿危重症,发现年龄愈小出现阳气衰竭的证候也愈快、愈多。这些均说明小儿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之体,故其病理特点有易寒、易热的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