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外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82页(817字)

林贤报《评1812年俄法战争的性质》(《福建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对苏联史学界的传统看法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一世都是有称霸世界野心的皇帝,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不同意把这场战争说成是“正义战争”、“民族解放战争”。俄国为什么在克里木战争中遭到惨败?李元明在《沙俄欧洲扩张道路上的一场失败——克里木战争爆发前后欧洲国际关系剖析》(《史学月刊》1982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俄国的扩张政策必然伤害和危及欧洲大国的利益,沙俄无止境的扩张,终究要引起后者的反击。克里木战争是欧洲有关国家联合抗俄的战争,而俄国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结果以惨败而告终。

米庆余的《从1861年“对事件”看沙俄的远东政策》(《世界历史》1981年第4期)指出,对马事件是俄国一贯觊觎日本的必然结果。丛佩远在《评日俄战争前俄国的远东政策》(《世界历史》1981年第5-6期)一文中指出,那种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对俄国的侵略、而俄国投入战争是被迫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导致俄国投入战争的是俄国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政策。张义德、米庆余的《1904年日俄战争的准备过程》(《南开学报》1983年第3期)用具体事实驳斥了苏、日学者相互指责对方侵略的观点,作者认为,日俄战争是两国在东亚长期冲突和争夺的必然结果。

关于中俄关系史研究,近年出版了《沙俄侵华史》、《沙俄侵华史简编》、《沙俄侵华史》(4卷本)、《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沙俄利用宗教侵华简史》等着作,并发表论文500余篇。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中俄关系史的研究今后应加强科学性,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开拓新的领域,如对两国经济往来,文化往来,以及中俄两国人民历史上的友好交往等也应加强研究。

上一篇:东欧近现代史 下一篇:概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