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551页(4755字)

产后排尿异常主要指产后尿潴留及尿失禁。临床以前者多见。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受到障碍,使部分或全部的尿不能从膀胱排出属尿潴留。产后尿液完全或部分失去控制,不自主而排出的现象称尿失禁。本病属中医学“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频数”、“产后小便失禁”范畴。

〔病因病机〕

一、产后尿潴留

主要是由于产程过长,胎先露长时间压迫膀胱,致使膀胱底部及尿道水肿,尿道口闭塞;产前潴尿过多而未及时处理,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甚至神经麻痹;部分产妇因会阴切口缝合后局部疼痛引起尿道痉挛而不能排尿;个别产妇因精神紧张,怕人,不习惯或对自己排尿无信心等而不能排尿;此外还有因产科麻醉造成膀胱肌麻痹而致尿潴留。

二、产后尿失禁

系指张力性尿失禁而言。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对盆底组织的过度扩张和损伤;产科手术,如产钳术、臀牵引术等,损伤了盆底组织;产后体力不佳,咳嗽及其他增加腹压的因素,影响了盆底组织的恢复等。这些变化足以造成尿道膨出,尿道支持组织和尿道括约肌松弛等改变,影响正常排尿功能。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气虚膀胱失约,肾虚膀胱气化失职;或因膀胱损伤,致令膀胱失约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有产程延长、难产、手术助产等病史。

2.产后6小时之内难以自行排尿;或者产后出现尿液不自主而排出者。

3.膀胱充盈,触按膀胱区有明显尿意感,或经导尿证实膀胱充满尿液者。

4.尿失禁患者查实确有膀胱及尿道损伤。用两手指压迫尿道两旁,嘱病人咳嗽则不见尿溢出。

二、实验室检查

可借助导尿检查,小便化验,由尿道注入有色液体,膀胱镜检查以及尿道膀胱造影检查等方法,帮助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尿路感染:产褥期发生尿路感染以肾盂肾炎多见,其次是膀胱炎。有时显现膀胱刺激症状,尿液不能控制,有尿频尿急,尿液淋漓为“尿急性”尿失禁,但有排尿痛,发热或腰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气虚

产后小便不通,少腹拘急,或小便频数甚或失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少,脉缓弱。

二、肾虚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痛,或小便频数,甚则遗尿,面色晦暗,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沉细而迟。

三、膀胱损伤

产后小便不能约束而自遗,或排尿淋漓挟有血丝,舌正常,脉缓。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产后尿潴留

1.产前注意避免膀胱积尿和过度膨胀。

2.产程不要过长,减少胎头对膀胱的压迫。

3.会阴切开缝合松紧适度,减少伤口疼痛。

4.产后及时帮助病人排尿。嘱病人产后短时间内多进水,使膀胱很快充盈,产生较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尿液排出。

5.排尿时尽量使他人回避,减少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

(二)产后尿失禁

1.正确处理产程,不要于宫口开全前过早用力。

2.手术操作要正确,恢复原来的解剖关系。

3.产褥期避免过早负重及使用腹压。

4.做产后保健操,促进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气虚

治法:益气行水。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50g 白术20g 山药15g 炙甘草15g 党参20g 柴胡15g 桔梗15g 通草10g 茯苓15g。

加减:小便频数、失禁者加益智仁15g,金樱子15g。

2.肾虚

治法:补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肾气丸。

山萸肉15g 山药20g 茯苓15g 丹皮15g 泽泻15g 熟地20g 肉桂10g 附子10g。

加减:小便淋漓不断者加覆盆子15g,桑螵蛸15g,补骨脂15g。

3.膀胱损伤

治法:补气固脬。

方药:黄芪当归散。

黄芪50g 当归15g 人参15g 白术15g 白芍15g 甘草10g 生姜5g 大枣5枚 尿脬15g。

加减:排尿淋漓挟有血丝者加白芨15g,三七粉15g(另包冲服)。

三、西医疗法

(一)产后尿潴留

1.热敷疗法:应用消毒的湿热巾敷于有水肿的尿道口及下腹部,使其尽快消肿。

2.引尿:利用流水声,冲洗外阴及邻床患者的排尿声来刺激自行排尿。

3.药物疗法: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

4.导尿:因为易致尿路感染,故不要轻易导尿。若他法确无效,可行导尿。先将膀胱放空,留置导尿24小时后可自行排尿。

(二)产后尿失禁

1.非手术疗法: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坚持肛提肌运动。方法是令患者间歇收紧肛提肌,每次收紧时间应不少于3秒,连续做10次,每日进行数遍。

2.手术治疗:经过上述治疗,经久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经腹部或经阴道将尿道上段悬吊、固定。

四、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1次1丸,每日2~3次口服。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

2.金匮肾气丸:1次1丸,1日2~3次口服。具有温阳补肾之功效。

3.缩泉丸:1次10g,1日3次口服。具有补肾固涩之功效。

五、针灸疗法

1.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水道穴。强刺激,留针15分,留针每隔5分刺激1次。

2.取穴:气海透曲骨,三阴交透悬针,强刺激3次,不留针。

3.神厥:用盐填脐中,葱白10余根去粗皮,捆作一束,切约1cm左右,置脐之盐上,用艾灸至自觉热气入腹,小便可通。

4.灸取百会穴。

5.耳针取膀胱穴。

六、推拿、指压法

1.利尿穴位于脐至耻骨联合之间。在此穴推压并间断向耻骨联合方向下推,手法按逆时针方向,先轻后重,每次10~15分钟。

2.取利尿穴,使病人平卧或半卧位,术者立于病人一侧,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掌侧置穴上,垂直向下按压,先轻后重,逐渐加力,并嘱患者努力排尿,同时利用手掌自下腹两侧向内下方逐渐挤压,至尿液排尽为止。

七、其他疗法

以粗盐炒热,用布包熨下腹部,每次20~30分钟。

八、单方验方

1.鲜柳叶10~15片,洗净嚼碎,白开水送服。或多取捣碎敷于膀胱区,有利尿通水的作用。

2.芒硝3g,研末,贴水分穴,3小时后通小便。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

3.骨30g,炙桑螵蛸15g,两药共研细末,每服6g,米汤送服,每日2次。具有固摄尿液的作用,主治产后小便不止。

九、食疗

1.覆盆子末5g,粳米50g,红糖适量。上诸品共煮成粥,每日2次服。具有补肾壮阳缩尿作用。

2.莲须5g,芡实15~20g,粳米50g。先将莲须、芡实煎取汁,同粳米煮成粥,每日服2次。具有补肾摄尿作用。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于服药后2小时达高峰,维持1.5小时,尿中钠的排出量增加32倍,氯,三氧化氯的排除量及pH值均有增高,白术尚有增加肌力的作用;黄芪有利尿作用,且维持时间长,不产生耐受性,尿中钠含量增加;五味子可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可加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肌肉有兴奋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