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眼科实用手册》第129页(12506字)

一、常用中药

1 .活血药

(1)桃仁:活血、破血、解瘀。

(2)红花:活血、化瘀。

(3)蒲黄:行血、活血、化瘀。

(4)五灵脂:行血、祛瘀。

(5)三棱:破血、行气。

(6)莪术:破血、行气。

(7)水蛭:破血、逐散瘀。

(8)姜黄:破血、行气。

(9)乳香:活血、行气。

(10)没药:活血、行气。

(11)泽兰:行血。

(12)当归:补血、活血。

(13)赤芍:活血、祛瘀。

2.凉血、止血、散瘀药

(1)大蓟、小蓟:凉血、止血、散瘀。

(2)三七:凉血、止血、散瘀。

(3)白茅根:凉血、止血。

(4)茜草:凉血、止血、化瘀。

(5)丹参:凉血、活血、散瘀。

(6)棕榈:收敛、止血。

(7)侧柏:凉血、止血。

(8)藕节炭:收敛、凉止血。

(9)阿胶:补血、止血。

3.补血药

(1)熟地:滋补肝、肾阴。

(2)当归:补血、活血。

(3)白芍:养血、敛阴、平肝。

(4)阿胶:补血、止血。

(5)紫河车:竣补气血。

(6)血藤:补血、活血。

(7)眼肉:养血、安神。

(8)膝:治血、补肝肾。

4.清热泻火药

(1)黄连:清热泻火、燥湿。

(2)黄芩:清湿热、泻肺胃火。

(3)黄柏:清相水。

(4)丹皮:清热、凉血。

(5)犀牛角:清热、凉血。

(6)丹参:凉血、活血、去瘀。

(7)赤芍:活血、凉血、清热。

5.清热解毒药

(1)银花:清热、解毒。

(2)连翘:清热、解毒。

(3)板蓝根:清热、解毒。

(4)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

(5)蒲公英:清热、凉血消肿。

6.镇肝息风药

(1)羚角:平肝息风、清热。

(2)勾藤:平肝息风。

(3)天麻:平肝息风、止痉。

(4)僵蚕:镇惊、清热。

(5)全蝎:镇惊、息风、清热。

(6)蜈蚣:镇惊、息风。

(7)地龙:镇惊、清热。

(8)蝉蜕:清热、散风。

(9)白蒺藜:平肝、息风。

二、与眼关系密切的中药

1.祛风散寒药

(1)羌活:祛风、去湿,治眼水肿。

(2)防风:祛风、胜湿,治麻痹性斜视。

(3)麻黄:解表,治眼痹、降眼压。

(4)桂枝:通阳、通络、化湿,治眼底水肿。

(5)白芷:止阳明头痛,止眶上神经痛。

(6)细辛:止痛治角膜炎、虹膜炎眼痛。

2.疏风清热药

(1)柴胡:疏肝解郁,引药上行、升举阳气。

(2)菊花:平肝、清肝,明目。

3.息风平肝药

(1)羚羊角:治热入营血,交感性眼炎。

(2)地龙:清热解痉、通络。

(3)钩藤:镇肝息风。

4.潜阳息风药

(1)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2)牡蛎:对眼底渗出软坚散结。

(3)石决明:平肝,明目退翳。

(4)代赭石:凉止眼底出血。

(5)白芍:柔肝、养肝、敛阴,用于肝阴虚、肝气郁、眼病。

5.理气药

(1)香附:调肝、脾。

(2)郁金:凉止血、祛瘀、生新。

(3)青皮:疏肝、破气、消积。

(4)枳实、壳:行气散结、促KP及眼底渗吸收。

(5)陈皮:行气、导滞、健脾、化痰、降逆止呕。

(6)佛手:疏肝、解瘀。

(7)木香:行胃肠的气滞所致的眼病。

(8)厚朴:健脾燥湿、行气宽胸。

(9)大腹皮、槟榔:行气利水消食,消网膜水肿。

6.清热解毒药

(1)银花:清热解毒,透疹疏风,治眼底水肿出血。

(2)连翘:清热解毒,透疹疏风,治眼底水肿出血。

(3)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治病毒角膜。

(4)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治外眼炎症。

(5)野菊花:清肝热,明目。

(6)黄连、淡竹叶:重点清心火。

(7)黄芩:重点清肺火。

(8)黄柏:重点清相火。

(9)石膏、知母:清肺胃火热。

(10)龙胆草:清肝火热,力大,明目。

(11)夏枯草:清热,明目。

(12)银柴胡:清虚热,凉止血。

(13)地骨皮:清肺热,凉血。

(14)生地:养阴、清热、凉血,治糖尿病。

7.除湿药芳香化湿类治脾胃湿热,消眼底渗出。

(1)藿香、佩兰:外散风寒内消眼底渗出。

(2)苍术、白蔻仁:健脾燥湿内消眼底渗出。

(3)砂仁:治脾胃寒湿,眼底渗出。

(4)草豆蔻:呕吐腹泻,前房积脓。

(5)石菖蒲:开窍安神,视网膜中心动脉静脉堵塞。

8.消食药

(1)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2)山楂:消积化滞、破气行瘀。

(3)莱菔子:消食化痰。

(4)鸡内金:消食化积、软坚散结。

(5)麦芽:和中健胃。

(6)焦三仙:消食化积。

9.肺药

A.泻肺热

(1)桑白皮:泻肺、行水。

(2)杏仁:宣肺、止咳。

(3)黄芩:泻肺火、清湿热。

(4)瓜蒌:清热化痰、理气宽、润燥。

(5)知母:滋阴清肺、解热除烦。

(6)地骨皮:清肺止咳、凉血退热。

(7)防风:驱风、祛湿。

B.补肺阴

(1)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2)麦冬:润肺胃、生津。

(3)百合:养阴、润肺。

(4)当归:头:活血,尾:破血,身:养血。

(5)贝母:润肺、止咳。

(6)玄肺:滋阴、降火。

(7)沙参:润肺、胃、生津。

(8)桔梗:宣肺、止咳、提药上行。

(9)甘草:补气、润肺、调合药。

10.心药

A.补心气

(1)人参、党参:补中益气、补元调中宁神。

(2)黄芪、炙甘草:补气、升阳。

B.养心阴

(1)酸枣仁:补阴、安神。

(2)柏子仁:补阴、安神。

(3)熟地:补肝肾。

(4)龟板:滋阴。

(5)阿胶:补血、止血。

(6)紫河车:补气血。

(7)龙眼肉:养血安神。

(8)浮小麦:止虚汗。

C.助心阳

(1)薤白:通阳、温中、下气散结。

(2)瓜蒌:通阳、通经、润燥。

(3)桂枝:通脉、温经、解表。

(4)干姜:温经回阳、散寒逐湿。

(5)红花:活血通络、祛瘀。

D.泻心火

(1)竹叶:清心、清热、利尿。

(2)莲子心:清心、泻火。

(3)黄连:清心、清热、解毒、燥湿。

(4)黄芩:清湿热、泻肺胃火、安胎。

(5)犀牛角:清热凉血、定惊。

(6)栀子:清肝火。

(7)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11.渗水利湿膀胱药

(1)茯苓皮:渗水利湿。

(2)大腹皮:渗水利湿。

(3)桑白皮:泻肺利湿。

(4)冬瓜皮:渗水利湿。

(5)泽泻:渗水利湿。

(6)车前子:利尿、明目、清热。

(7)苓:利水、清湿热。

(8)通草:利水、渗湿。

(9)木通:清热、利尿。

12.清热解毒药

(1)银花:清热、解毒、凉血。

(2)连翘:清热、解毒、凉血。

(3)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4)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

(5)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三、眼用活血、止血、利水中药

1.活血、兼治水肿药

(1)泽兰。

(2)乳香、没药。

(3)益母草。

2.止血、兼治水肿药

(1)白茅根。

(2)琥珀。

3.止血不留瘀的药

(1)三七、云南白药。

(2)茜草、血余炭。

(3)大蓟、小蓟。

4.治实火、虚火引起的出血药

(1)高血压所致出血,用山楂。

(2)阴虚、虚火出血,不可用川芎。

5.治血瘀久留的药

(1)三棱、莪术。

(2)海藻、昆布、穿山甲、半夏、胆星。

(3)乳香、没药。

(4)水蛭、虻虫。

6.活血力强的药

(1)红花。

(2)三棱、莪术。

(3)乳香、没药。

7.止血、凉血药

(1)大蓟、小蓟:治高血压眼底出血。

(2)旱莲草:治肾阴虚眼底出血。

(3)侧柏叶:治咳、喘引起眼内、外出血。

(4)白茅根:治网膜出血、水肿。

8.收敛止血药

白芨:治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的出血。

9.祛瘀、止血药

(1)三七:止血力强,且不留瘀。

(2)蒲黄:炒用:止血力好,生用:活血力强。

(3)琥珀:利水、止血,网膜出血、水肿、网膜震荡。

10.温经止血

(1)艾叶:温经、散寒、止血。

(2)炮姜:温胃、散寒、止血。

(3)荆芥炭:散风、止血。

四、化瘀、利水的中药

1.桃仁、红花:祛瘀力强、治静脉血栓,桃仁兼润肠通便。

2.泽兰:利水、行滞、治网膜水肿。

3.川芎:血中气药,阳亢者不能用。

4.三棱、莪术:破气力强,三棱破血力强。

5.丹参:活血、补血、治玻璃体积血。

6.乳香、没药:破瘀力强,治水肿。乳香行气力强,治眼出血。

7.益母草:利水力强,治网膜水肿。

8.牛膝:活血化瘀、补肝肾。

9.山楂:消食、降血压、降血脂,扩张血管、治硬化、眼底出血。

10.葛根:治糖尿病眼底出血。

11.苏木:散瘀力强,治玻璃体出血。

12.水蛭、虻虫:治玻璃体积血。

13.穿山甲:软坚散结、通络,治眼底出血、机化。

五、肝药

1.泻肝火:龙胆草、夏枯草、山栀,黄芩、丹皮。

2.息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白蒺藜。

3.平肝:龙骨、牡蛎、珍珠母、菊花。

4.舒肝:柴胡、香附、延胡索、青皮、郁金、川楝子。

5.补肝:熟地、白芍、当归、龟板、阿胶。

六、肾药

1.补肾阴:熟地、山芋肉、枸杞子、首乌、龟板、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

2.补肾阳:附子、肉桂、肉苁蓉、巴戟天、淫羊霍。

3.固精: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芡实、五味子、龙牡。

七、消水肿散结吸收(用于眼部)

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陈皮、泽泻、薏苡仁、藿香、佩兰、荆芥、防风、桔梗、桂枝、枳壳、海藻、昆布、穿山甲。

八、引经药(能引导药力直达)

1.桔梗、枇杷是风药,风轻上升,可以带引药力上升到高居于上的眼病病灶而治病。

2.枳壳的药理机制同上。

3 .柴胡是肝经药,可引药入肝、舒肝解郁、清泻肝火。

4.肉桂是肾经药,可引药入肾温肾阳,消眼底难吸收的水肿。

九、化痰散结药

1.半夏、胆星、白附子:化痰、通络,促眼底渗出的吸收。治痰湿性动眼神经麻痹。

2.贝母:清肺热、化痰力强。

3.瓜蒌仁:通络、解阳明热,治前房积脓。

4.海藻,昆布:治玻璃体混浊。

5.穿山甲:治增殖性网膜渗出。

6.鸡内金:软坚散结,治眼底增殖性渗出。

7.肉桂:温振脾阳,促眼底渗出吸收。

十、补血药

1.熟地:补肝肾、益精血、退虚热,用于眼底出血后期。

2.当归:补血活血,用于眼底出血、静脉栓塞、青光眼。

3.白芍:平肝养血,治视神经萎缩。

4.首乌:补肝肾,治眼底病。

5.阿胶:补血止血,治网膜静脉周围炎。

十一、补阴药

1.沙参:肺胃阴虚、夹湿,治夹湿眼病。

2.麦天冬:肺胃阴虚、夹湿,治夹湿眼病。

3.玉竹:治阴虚夹湿眼病。

4.黄精:治脾、肺肾阴虚,治糖尿病眼出血。

5.石斛:养阴、清热。

6.蝉蜕:补肝肾阴虚。

十二、止血、凉血药

1.凉、止血类:高血压引起。

(1)大、小蓟:清热降血压,治眼底出血。

(2)旱莲草:治肾阴虚引起眼底出血。

(3)地榆、槐花:通便润肠,治便秘致眼底出血。

(4)白茅根:清肺胃热,治网膜出血水肿。

(5)茜草:止血又活血,止眼底出血,不留瘀。

2.止血祛瘀药:既止血又不留瘀。

(1)三七、云南白药、血栓通:祛瘀止血力强,不留瘀。

(2)蒲黄炭:祛瘀止血力强,不留瘀。

(3)琥珀:安神利水,散结,对网膜出血、水肿疗效好,对网膜震荡有效。

3.收敛止血

(1)白芨:用于肺虚热出血、网膜静脉炎。

(2)藕节炭:用于肺虚热出血,化瘀作用强。

4.温经止血

(1)荆芥炭:散风、止血。

(2)艾叶、炮姜:温经、止血。

十三、活血祛瘀药适用于瘀血积滞、痰湿眼病。

(1)桃仁:活血、润肠通便。

(2)红花:活血祛瘀,用于眼底出血水肿、玻璃体混浊。

(3)泽兰:利湿行水,用于网膜水肿、房水混浊。

(4)川芎:血中气药。

(5)三棱:破血、活血。

(6)莪术:破气、活血。

(7)丹参:活血、补血、凉血。

(8)乳香:行气、活血,治网膜水肿。

(9)益母草:清热、利水,治网膜水肿。

(10)牛膝:补肝肾,活血、祛瘀。

(11)赤芍:活血、凉血,治热性眼底出血。

(12)丹皮:清热、凉血。

(13)山楂:消食、降血脂血压,扩张血管、眼底出血。

(14)葛根:清胃火生津、糖网血。

(15)苏木:散瘀力强,治玻璃体血。

(16)水蛭、虻虫:治顽固的玻璃体积血。

十四、补药1 .补气药

(1)党参:补脾气、利水消肿,治网膜水肿。

(2)黄芪:升举阳气、利水肿。

(3)白术:燥湿利水,治网膜水肿。

(4)山药:补脾肾阴、消网膜肿。

2.补血药

(1)熟地:补肝肾、益精血,退虚热,眼底出血后期。

(2)当归:补血活血,用于眼底出血、静脉栓塞、青光眼。

上一篇:脉诊 下一篇:临床眼科实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