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盖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41页(701字)

【生卒】:1849—1930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着有三卷本《美学体系》(1905)、《审美意识论》(1920)等美学着作。在美学中与里普斯一起被人们视为移情派的代表人物。他以移情理论来阐发其美学思想并建构美学理论体系,但与里普斯的移情说并不尽一致,他认为移情是美感的特征,其基本特点是表现在“客观情感”的突然显现,即人的心情外射和客观化,特别注重对主体的审美态度和情感状态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反对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提倡内省式的方法,即以分析审美主体自身在审美过程的情感状态为主。他认为所谓审美经验就是审美主体将其主观情感投射或移入客观对象中去,但这种情感投射或移入又具有特定的内涵:这种投射或移入客体对象的主观情感,并非现实性人类的情感,而是现实性人类情感的表象;而这种情感的表象具有对象性情感体验的可能性,也是一种表现性的对象存在。这种表象的存在是审美主体现实性的情感变成非现实性或非功利性情感后与审美客体相对应,从而使这种审美对象作为审美主体的非现实性情感的假象呈现而被审美主体直观。伏尔盖特除剖析移情的本质外,还根据移情对象的人类性和非人类性,对移情进行了分类:一是“本原的情感移入”,即移入的对象本来就是具有情感的人类。二是“象征性感情移入”,指移入本来不具有情感的客体对象,它因为观照者情感的投射或移入,也会成为生气灌注、具有情感的“生命体”。伏尔盖特还特别强调审美的价值判断,认为审美对象蕴含着人类性的“有意味的内容”,这是一种存在于一切对象中的爱,这种爱构成了审美价值判断和审美价值体验的基础,在此,他把美学和伦理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