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侣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01页(1186字)
【生卒】:?~公元前591
又称熊旅、熊吕,即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侣即位之初,通过暗中考察朝臣倾向,秘密选择心腹股肱,基本上控制了朝廷;继而集中权力,改革兵制,整顿统治秩序,使楚国的整体实力逐渐提高,从而把战略方向转向中原,与晋国争夺对中原各小国的控制。
周匡王五年(公元前608年),熊侣出兵攻打背楚附晋的陈、宋两国,晋国为救援陈、宋,派兵攻打郑国。楚军回援郑国,在北林(在今河南郑州)击败晋军。次年,熊侣令郑军攻打宋国,俘虏宋主帅华元以下250余人,缴获战车460辆。次年,熊侣率军攻伐陆浑之戎(在今河南嵩县、伊川境内),乘机进至洛水,在周王室直辖区内举行阅兵仪式,向天下显示楚国的军威,甚至向周王室派来劳军的使臣询问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轻重,表露出取天子位而代之的企图。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陈国发生内乱,熊侣以平乱为借口,出兵灭掉陈国,将其改为楚国属县,后经楚大夫申叔时劝谏,认为不灭陈国较为有利,因而恢复了陈成公的地位,使陈国成为楚国的附庸。通过这一行动,楚国在中原各国的威望得到很大的提高,当时“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次年,为了进一步解决郑国时服时叛的问题,熊侣率主力包围了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不久故意命军队撤围后退,示意郑国主动来降,但郑国不肯屈服,反而增修城防工事,于是再次围攻新郑,突破城防,攻入城内。郑襄公姬坚肉袒牵羊,率众请降,遂允许郑国归降,退兵30里,与郑国订立盟约后撤军。当时晋国派荀林父为主将,率军赶来援救郑国,与楚军相遇于黄河两岸,由此爆发了晋楚之间第二次主力较量的泌(在今河南荥阳)之战,结果,占据霸主地位几十年的晋国被楚军击败,熊侣在两国长期争霸活动中,获得了一次关键性的胜利。其后二年,熊侣又率主力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宋国向晋国告急,晋国却认为鞭长莫及,无力与楚国争锋,竟不肯出兵救援;宋国在军民炊粮断绝,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只好向楚军请降,并以大夫华元至楚为人质。至此,中原地区的三个主要国家,都已经降服于楚国。
熊侣在位23年间,“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使向来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一跃而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特别是他在军事理论方面最早提出“止戈为武”的战争观点,认为“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左传·宣公十二年》);在运用战争手段时能较清醒地认识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不单纯地按照战争本身的利害得失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是通过战争行动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具体指挥作战方面打破常规,开创了两路分进,合攻一点的最早战例。这些都是对中国军事发展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