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公案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683页(1419字)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明·无名氏编。版本甚多,截止清末,约在20种刊本以上。明末版本极少见,大冢秀高书目谓有“存卷1至6”残本一种。清代则有乾隆四十年金阊书业堂、四十一年四美堂、嘉庆十三年务本堂、同年藻文堂、经文堂、十四年三让堂、十五年增美堂、二十一年一经堂、道光元年贵文堂、二十三年藜照楼、同治七年维经堂、十三年即墨庄、光绪十四年、十六年三余堂、十七年上海正谊书局“三公奇案本”、十八年潍阳成文信、二十九年厦门会文堂等刊本,另有天德堂、敬书堂、经元堂、两余堂、文华楼、益智堂等刊刻年代不明刊本数种。足本为短篇公案小说100篇,减本如上列乾隆四十年书业堂、道光二十三年藜照楼、光绪十七年正谊书局诸本,均减至66篇以下(嘉庆七年堂号不明本仅62篇)。1985年宝文堂于“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中,校点排印《包公案》,系以藻文堂本为底本、经文堂本为校本,参以它本而成,较精良,100篇,20万字,后附参考资料3万多字;个别之处作了删节。《图公案》多数版本有“嘉庆十三年戊辰春月孝冈李西桥”序、年代不明之“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丘之悟石轩”序。部分版本附有“听五斋”评。“听五斋”另本作“听玉斋”、“听吾斋”。或谓“听五”为“听玉”之误。按,《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谓之“五听”。故“听五斋”有讲,恰当不误。《龙图公案》较诸种短篇公案小说集晚出,实为各书之集纳,计:抄自《百家公案》48篇,抄自《廉明公案》22篇,抄自《详刑公案》者12篇,《律条公案》3篇,《新民公案》1篇,共86篇。此书编辑者自撰14篇,内有10篇为情节简单、以公案形式出现的讽刺小说,揭露黑暗,针砭时弊,主题重大,文有妙意。或谓其最差,非是。编辑者对抄来之本文作了一些加工,判官一律改为包公,文题改成两两对仗,富涵悬念,引人入胜。故此书后来居上,反掩诸书,历久不歇,影响广泛。全书百事,自案情观之,属奸情类41篇,钱财类38篇,挟嫌报复4篇,均含杀人,杂案4篇,不是案件13篇;自断案观之,由深入细致调查案情而破案者9篇,由审问案情时正确分析推理而破案者17篇,诱使罪犯自我暴露案情而破案者12篇(与其它重复者2),刚正果断打击害人豪强者2篇,自然或巧合解决6篇,迷信解决34篇。迷信成分占1/3强,不可谓之不重;然宣扬人的智慧毕竟占主导地位。写“明察”远较写“公正”为多,亦当时公案小说主题之一转换;若谓之“倒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等等,亦不公允。《龙图公案》虽未经高手点化,艺术上尚嫌粗简,但敷衍故事情节曲折有趣;笔调严肃、极力避免淫秽描写;详略得宜,重点突出,头绪清楚;部分篇章人物性格生动;语言文白相间,尚称简洁明畅。若谓之仅识文字者喜读,则可;若谓之仅识文字者所作,则偏。问世三百年,畅销不衰,即颇得民心之一大明证。此百则故事所归属之包拯,宋史本传仅“割舌”一个断案故事。然其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当时盛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多所建树,卒谥“孝肃”。因而,南宋说话,元代杂剧以降,树之为清官艺术典型,至明代公案小说中,更成为“箭垛式”人物,历代清官循吏公正廉明故事,多归龙图名下。戏曲小说谓其不但“三口铡刀,管君管臣”,并谓其“昼审阳,夜审阴”,神乎其极;至《三侠五义》之后始又渐复为人。包公墓已发掘出土文物资料使其传记面目更为廓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