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698页(1402字)

明末清初人(1620-1686)。神怪小说《西游补》十六回,通称董说撰。说字若雨,号西庵,自称鹧鸪生,又称斯张子;幼时谒开元寺闻谷大师广印,赐名智龄;入清后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亦称林胡子,又称槁木林,又名元潜,字俟庵,中年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字月涵,一作月岩,号补樵,一号枫庵。若雨的名字随时更改,除以上所举外,随用随弃之别号尚多。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浔镇人。若雨父斯张早卒,据若雨《祭张夫子文》(《丰草庵前集》)说的“说生八年称孤儿”推算,斯张卒于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只活了四十三岁(或说卒于崇祯元年,1628)。董氏为南浔大族,“三代四进士”,至斯张时已中落。斯张的父亲道醇字子儒号山;明万历十一年癸末(1538)进士,有着作《龙山集》等三种;道醇的父亲份,字用均,嘉庆十七年戊戌(153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加工部尚书,有着作《沁园集》等四种,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斯张号遐周,又号借庵。又号瘦居士,廪贡生。孤介而自视甚高,于生计最拙,独耽于书,泛览百家,旁通二氏。生平契厚,皆海内名士,与小说家冯梦龙等相友善。斯张有着作十四种,主要的有《梦历》、《静啸斋存草》十二卷,《静啸斋遗文》四卷等(《南浔志》卷四十),可知斯张又别号静啸斋(室名静啸斋)。冯梦龙《太霞新奏》卷十云:“遐周绝世聪明,其所着《广博物志》、《静啸斋集》俱为文人珍诵,惜词不多作。”《太霞新奏》卷七收有冯梦龙的散曲《怨斋词·为侯慧卿》,曲后有附评:“静啸斋评云:子狱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有《怨离》三十首,同社和者甚多,总名《郁陶集》。如此曲,直是至情迫出,无一相思套语。至今读之,犹可令人下泪。”冯梦龙还曾作散曲《为董遐周赠薛彦升》,都可见到斯张与冯梦龙关系密切。斯张诗词曲皆擅长,《太常新奏》卷十四也收有他的套曲《赠王小史》。

若雨二十岁应考落第。拜于“复社”领袖太仓张溥之门,后即加入复社。入清后,若雨数次移居避祸。苏州灵岩寺僧南狱极富民族意识,若雨皈依南狱,南狱圆寂后,若雨继任主持灵岩寺。后归吴中,主持古宝云寺。尝寓吴之夕香庵。康熙二十五年,若雨六十七岁,示寂于夕香。雨若自称处士梅花道人,曰:“道人嗜雨,天下称雨道人,又嗜梦,则又称梦道人”(《南浔志》卷五十四)作《梦乡志》、《昭阳梦史》二书,尝作“乡社约”,其中有云“贪穷宜梦,忧愁宜梦,乱世宜梦”实是藉奇异的梦幻世界,寄寓他对现实的不满。着作据《南浔志》所载有一百一十种,(其中并无《西游补》)。其书现传世者有《董若雨诗文集》民国三年刘承干重印本,包括《丰草庵前集》三卷、《丰草庵文集》三卷、《丰草庵诗集》十一卷、《宝云诗集》七卷、《禅乐府》一卷共二十五卷。有《丰草庵杂着》十二卷,(即董说之《梦石楼十种》)。包括《昭阳梦史》、《非烟香法》等。有康熙二十五年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又有《七国考》十四卷,收在道光间刊《守山阁丛书》中,其他多已散佚。

近有人考证《西游补》乃董斯张撰。董说只是增补了斯张旧作的一部份或对斯张旧作进行了整理重订,如高洪钧(《西游补作者是谁》、《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6期)、傅承洲(《西游补作者董斯张考》、《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论证皆有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