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圣德太子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1页(1001字)

【生卒】:574—622

【介绍】:

日本第31代用明天皇的第一皇子。母为穴穗部间人皇后。出生于飞鸟的橘宫。亦称厩户皇子、半聪耳命、上宫太子等。推古天皇元年(593年),被立为皇太子,摄政。推古11年(603年),定冠位十二阶制。推古12年(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曾两次派小野妹子赴隋朝,学习大陆文化。他最早编纂历史书,其书虽在大化改新之际被烧失传,但一般认为此书为《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原型。太子深研佛法,建立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寺院,传布大乘佛教。着有《三经义疏》(三经即《法华经》、《胜经》和《维摩经》,是日本个人着述之始。在思想上,太子既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同时又信仰佛学。在他那里,并没有系统的人学思想,只有某种个别的关于人的观点,这就是,认为人是平等的,虽有圣俗之异,但无尊卑之别。主张以和为贵。指出人不可有嫉妒之心。强调人各有所长,皆有贤愚。

(1)平等说 太子认为人都是佛子,他们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因而尽管他们有圣俗之差别,但就他们都是佛子而言,他们都是平等的。

(2)以和为贵 和为中国儒学的基本观念之。太子最先受到了中国儒学中和的思想影响,提出了“以和为贵”的命题。他发布的《十七条宪法》说:“以和为贵,无忤为宗。人皆有党,亦少达者,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然上和下睦,谐于论争,则事理自达,何事不成?”这是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及成就事业的原则,这里没有任何以斗争求发展,以斗争求生存的观念。

(3)人共为凡夫 太子认为,人应该绝忿弃瞋,对速己之论抱谅解的态度。这是因为人各有长短,所见有是有非。自己非圣,别人亦非愚,同为凡夫之人。他说:“人皆有心,心各有执。彼是则我非,我是则彼非。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由此来看,异于自己的意见并非要与自己作对,它可能是诚心诚意提出的正确见解,对此必须虚心吸取。

(4)嫉妒之心不可有 太子认为,嫉妒之心是对于别人优越于自己之处的反应,“智胜于己则不悦,才优于己则嫉妒。”这种心态的存在,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它只会起妨碍作用,“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妒之患,不知其极。”

上一篇:日本古代人学 下一篇:源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