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福克纳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99页(1926字)

【生卒】:1897—1962

【介绍】:

美国小说家。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在当地很有影响,祖父作为州议员和本地银行的董事长。在他父亲手中家道中落。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自称主要是通过“没有指导与毫无关联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写参加战争的青年的痛苦与幻灭的感觉。第二部题为《蚊群》,写患有时代病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这两部小说没有引起注意。1929年,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出版,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其它重要的作品还有《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押沙龙!》、《村子》、《小镇》、《大宅》和《寓言》;中短篇小说则有《老人》、《》。1946年尔科姆·考利编辑的《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出版,人们开始认识到福克纳有一个自己的天地,他是一个兼有深度、广度、历史感、乡土气与现代意识的大作家。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法国文学界对福克纳的高度评价引起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们对这个蛰居美国南方一隅的作家的注意,福克纳终于在1950年获得了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又获得全国图书奖,两次获普利策奖。从1955年起,他多次被国务院派往国外从事文化交流活动。1962年7月6日因病于家乡津镇逝世。福克纳在西方被公认为乔伊斯以来最突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广阔,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描写了两百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种人物地位的浮沉及其精神面貌的变化。他是美国“南方大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的种植园世家子弟精神上的苦闷,也正是现代西方不少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待从祖先因袭的罪恶的历史负担,如何保持自身良心的纯洁,从何处获得精神的出路等等。福克纳对传统、对物质主义的怀疑与否定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认为福克纳表现出了“时代的精神”。对福克纳的研究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专业。

(1)论恐惧 福克纳认为,生活在当今人们的悲剧是大家都怀有一种普遍的恐惧,这种恐惧是极为深远的,人们承受了它以至于精神上的东西不再存在。福克纳说,作家必须把这些铭记于怀,告诫自己:最卑劣的情操莫过于恐惧。占据创作主题的只应是内心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没有这些真实情感,任何故事都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作家若这样作,他的写作就是失败的。人们应该永远忘掉恐惧,记取内心的冲突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论人类的末日 福克纳不接受人类的末日的说法,他相信人类不但会生存下去,而且能蓬勃发展。人是不朽的,并非在生物中唯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他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人的真实。为此,人将永垂不朽。

(3)论善恶 福克纳笔下的人物对善恶的抉择不是有意识的。他认为现实生活对善恶不感兴趣。人们辩别善恶之时,也即在想入非非之中:他只有在忙于和别人周旋、无暇分清善恶之时,才回到现实世界里。生活就是不停地活动。但福克纳又说,是善是恶,人们迟早得作出抉择,他第二天要问心无愧地过下去的话,他的良心就非要他作出抉择。

(4)论人 福克纳认为,20——40岁之间的人都不是惹人喜爱的人。小孩子有股干劲,却不懂事;等到懂事,已到了没有劲头的老年。而在20——40岁这段期间,干事的劲头格外大,也格外具有危险性,可是人却还没有开始懂事。由于环境和种种压力的缘故,这股干劲被推入了罪恶的渠道,因此虽已身强力壮,却又没有道德观念。福克纳认为,世界人民的痛苦,就是由20—40岁之间的人造成的,如希特勒们、拿破仑们、列宁们,这些人是人类受苦遭难的标志,他们全在20—40岁之间。

(5)论时间 福克纳认为,时间是一种状态,一种流动状态,除了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没有其它形式的存在。因为时间的流动,使人们产生了伤心、悲哀的情感,所谓“本质”,其实是没有的,只有“眼前”,只有短暂的存在。

上一篇:叶赛宁 下一篇:布莱希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