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43页(976字)

【生卒】:1474—1544

【介绍】:

字子衡,号俊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湖广按察使、副都御史。对天文学、音律学很有研究。文尚摹拟,提倡复古。着作收集在《王氏家藏集》中。《慎言》、《雅述》、《太极辨》、《性辨》、《横渠理气辨》、《答何伯斋造化论》是他的主要哲学着作。

他发挥了张载“太虚即气”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则造化人物之理即在此而已。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雅述》)明确反对程朱“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具体事物由元气构成,具体事物有生灭,“此气常在,未尝澌灭。”(《太极辨》)他已体会到物质不灭的原理。在“理气”关系上,他反对程朱“离气而言理”,认为“万事皆出于气,无悬空孤立之理。”(同上)“气为本,理乃气之载。”(同上)气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理是气运动的规律。他还指出:“一气生生,而常,而变。”(《雅述》)气在阴阳矛盾的推动下交感变化。因为“气有变化”,他认定“道有变化”,反对“道”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同上)在认识论上,他重“见闻”、“思虑”,认为“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同上)他举例说:“赤子生而幽闭之,不接习于人间,壮而出之,不辨矣,而况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节度乎?”(《石书院学辨》)他反对陆、王认为封建伦理出于人心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后天学习。他特别重视“实历”,强调知只能从行中得出。“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雅述》)只讲不行,犹如关上门学驾船,虽能说得头头是道,到了海里没有不翻船的。

王廷相生活的时代,社会危机正在加深。他抨击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统治,认为“法久必弊,弊必变,变所以救弊也。”(《慎言》)主张用变法缓和社会矛盾。变法的方法应该“因时制宜”(《慎言》),不能象理学家那样一味空谈复古。他的改良主义主张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无法改变明王朝江河日下的总形势。而且,他的改良主张是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对农民起义他也进行过残酷镇压。他还鼓吹“圣人”创造“仁义礼乐”,“仲尼之道”是“万世准衡”的英雄史观。

上一篇:王守仁 下一篇:李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