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索伦·阿拜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03页(958字)

【生卒】:1813—1855

【介绍】:

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哥本哈根的一个富商家庭。1830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主修神学,但他酷爱文学与哲学。1832年开始,家庭连遭不幸,母亲、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这对他的精神是一个严重的冲击。他把这种不幸看作是上帝的惩罚。1841年转到柏林求学,取得硕士学位。在这里他接触了黑格尔哲学思想,返回祖国后于1843年发表《非此即彼》一书,在丹麦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此后发表了《反复》、《哲学片断》、《附言》等一系列作品。1847年以后,他的着述转向宗教。1855年10月下肢瘫痪,11月4日逝世。克尔凯郭尔生前一直默默无闻,精神总是处于抑郁状态,直到逝世后数十年存在主义流行时,他的着作才被人们重视。

克尔凯郭尔反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只崇尚普遍性的思维,而抹煞了个人的存在。他认为只有“个人的伦理的实在才是唯一的实在”。他的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理论。他所谓的存在是指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和内心体察;这种体验、体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决定了他的哲学不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且具有反理性的神秘主义性质。他把存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审美的阶段,其特点是:人是处于被感情支配的状态,停留于感性水平上。第二阶段是伦理阶段,克尔凯郭尔对这个阶段没有作系统的理论阐述,只通过他所描写的人物的生活方式来表现,其特点是承认确定的道德准则和义务。他认为普遍的伦理道德不能完全解决个人问题。一旦普遍的道德准则和义务与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而感到有罪,人便不能停留在伦理阶段。第三阶段是宗教阶段,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是存在的最高阶段。他认为普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可能把具体的个性的人完全包含在内,因而作为个人应从宗教意识出发,超越这种普遍的道德规范,成为任何普遍的例外。所以他认为宗教的本质在于个人进入了与“无限”之无限的关系。但是在他看来,宗教感情必然伴随着痛苦。因为只有在个人感受到痛苦、感到自身有罪时才体验到上帝存在,只有在上帝面前才有存在。可见克尔凯郭尔的存在理论充满了宗教的神秘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影响下,存在主义思想广为流传,他被公认为存在主义的先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