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76页(1322字)
【生卒】:1311—1375
【介绍】: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元朝末年,从小学习天文、地理、兵法、文学各科。22岁考中进士,为江西高安县丞,吏治严明,行省大臣辟为职官掾史。不久辞职,后任浙江省儒学副提举,直言遭忌,愤而辞职。在20多年中历任基层官吏,由于揭露权贵,受到排挤、打击和陷害,愤于元朝统治的腐败,回乡着述,写《郁离子》三卷。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1360年聘他为之出谋画策,朱元璋依计平定天下,自比刘邦,将他比为张良,十分器重。朱元璋作皇帝后,建立明朝,任他为御史中丞太史令。他深知朱元璋共患难易,共安乐难,决定辞官归里,又因右丞相胡惟庸排挤、陷害他,忧愤成病。朱元璋封他为诚意伯,任弘文馆大学士,但未受到重用。他的着作有《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二十卷(以下简称《文集》)、为《四部丛刊》刻本。他认为“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杀之权,使之禁暴诛乱,抑顽恶而扶弱善也。”(《郁离子》)天本心为奖善而警恶,逢到乱世,有圣人出,治乱而医之,“朱均不肖,尧舜医而瘳之,桀纣暴虐,汤武又医而瘳之,周末孔子善医而时不用,故着其方以传后世,易书诗春秋是也。”(《文集》卷四)圣人而且是“善盗”者,就是对自然界加以利用,“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而归诸己,非徒发其藏、取其物而已。”(《文集》卷七)他由此提倡人要做“天地之盗”,为民谋福,反对君主不关心生产,剥削农民,为“人盗”,他有诗道:“古人盗天地,利源不可穷,今天盗农夫,岁暮山泽空。”(《文集》卷十二)对农民贫困充满了同情。他认为立君以养民,养民便要“聚欲去其恶。”(《文集》卷四)如果对民苛刻剥削,便要造成人心离散,君位动摇,以至于亡国。他善于以寓言来表达其政治思想,通俗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在《卖柑者言》中,通过一个卖柑者说的话,尖锐地讽刺了元朝末年的政治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为那些佩虎符、坐皋比、峨大冠、拖长绅的封建官僚“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文集》卷七)他又讲了一个北郭氏的堂屋的故事,平时不请工人维修,等到大雨时,急于要修将要倾塌的堂屋,遭到工人们的拒绝,房屋终于坍塌。他说:“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郁离子》)这里讽刺元朝腐败政府看到政局危亡迫切而不思自救。他又举一灵丘丈人的养蜂故事,说灵丘丈人养蜂,由于管理得法,收蜜甚多,等到丈人死去,其儿子继任,不去经营管理,“只知取蜜”,没有二、三年光景,蜂尽离去,丈人儿子遂陷于贫困。这一故事说明养民为政事之本,开国之君能养民,政治昌盛,后继者废怠,造成政治衰亡。他还讲了一个楚国人狙公,即养猴子的,每天使猴进山采果进贡,稍怠者便鞭打,一天,小猴觉悟,山的果是天生的,为什么要为狙公劳役取果呢?它和众猴等狙公睡着的时候,全逃回山林不回来了,狙公便饿死。他说:“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文集》卷二)说明苛政虐民,终究会引起反抗和起义,民虽然愚昧,但是不可欺压太甚。这些观点是很深刻的。